文档详情

企业管理基本知识课件.ppt

发布:2019-08-26约8.38千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企业的含义 1、企业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企业,一般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我们公司是中船重工所属的海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近40年发展史的国防军工工业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3、企业应具备的基本的要素 拥有一定数量、一定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资金; 具有开展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活动的场所; 具有一定技能、一定数量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 从事社会商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地位; 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二、管理的含义 1、按照《世界百科全书》的解释: “管理就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它的目的是要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 这就是说,管理的概念,涉及广泛的领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学校、军队等,凡是人群共同活动的单位,都需要管理,以指导人们完成和达到共同的目的。 2、西方各个管理学派,对管理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有: 管理是一种程序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指挥等职能完成既定目标。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组织就是由作为决策者所组成的系统。 管理就是领导。 强调管理者个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 它的主要内容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职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一概念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其他人的活动来收到工作效果。第二,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它追求的是群体的“协同效应”。第三,管理人员必须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其他人的活动,即其他人的工作情况。二是其他人。归结一点,所谓管理就是去营造一种激励环境,使处于其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发挥群体的协同效应,以达到企业或组织的目标。 三、管理的性质 任何社会的管理都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指挥劳动 是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产生的,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是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它表现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监督劳动 是同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是维护社会生产关系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它表现了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会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管理的两重性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发生影响或制约作用 。 四、管理的职能 ㈠职能 具体讲,管理分为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它们的意义如下: 2、组织 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财物的配备等。它有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按目标要求设置机构、明确岗位、配备人员、规定权限、赋予职责,并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系统; 二是按实现目标的计划和进程,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保证它们在数量和质量上相互匹配,以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指挥 是指对所属对象的行为进行发令、调度、检查。指挥职能就是运用组织权限,发挥领导的权威作用,按计划目标的要求,把所有的管理对象集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指挥系统,保证人财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衔接。 4、协调 是指使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集体目标,是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它的功能是保证各项活动不发生矛盾、重叠和冲突,以建立默契的配合关系,保持整体平衡。与指挥不同,协调不仅可以通过命令,也可以通过调整人际关系、疏通环节、形成共识等途径来实现平衡。 5、控制 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控制职能是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对组织活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考察,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工作能按原计划进行。或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于实际。控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如数量、定额、指标、规章制度、政策等;二是及时获得发生偏差的信息,如报表、简报、原始记录、口头汇报等;三是纠正偏差的有效措施。缺少任何一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