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0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pptx

发布:2025-03-04约1.99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通过本章学习,你将:

了解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和它们对总需求水平所起的作用;

知道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以及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如何变动的;

了解总支出变动和乘数原理;

了解IS—LM模型,掌握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掌握总供求模型,懂得说明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化会导致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过程;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

在总供给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乘数的含义与计算;

IS—LM模型

总供求模型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第1节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2节总支出变动与乘数理论

第3节IS—LM模型

第4节总供求模型

;第1节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3、总需求(AD)

(1)概念:是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成员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之和。

(2)衡量指标:总支出。

总支出(AE)是用支出法计算的GDP,包括居民消费(C)、厂商投资(I)。

(3)公式:AE=C+I

;4、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S=I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条件: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Y=总收入AS=总支出AE

总收入AS=C+S

总支出AE=C+I

因此,S=I;(三)总需求决定总供给

1、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

凯恩斯认为:总需求起决定作用,即总需求决定了总供给,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短期分析,适用于宏观经济的年度间运行情况分析)。

2、现实依据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四)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过程;二、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二、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消费曲线;二、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1、储蓄函数:反映储蓄和国民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数学关系式。(同向变动)

2、储蓄函数的表示: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余额,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S=f(Y)Y↑(↓)→S↑(↓)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来说明。;3、平均储蓄倾向(APS)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4、边际储蓄倾向(MPS);;(三)投资函数;(三)投资函数;三、总支出函数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总支出函数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四、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一、总支出的变动;一、总支出的变动;一、总支出的变动;节约的悖论;(一)乘数理论的提出

自发总支出A↑→Y↑,但一定量的A变化,会导致Y变化多少,这是乘数理论要回答的问题。

(二)乘数的概念与公式

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以a代表乘数

;(三)乘数传导机制

乘数理论的客观基础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客观存在着连锁关系,乘数是一种机制,是一种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密切联系的传导机制

(四)乘数传导机制作用的表现(“双刃剑”作用)

当总支出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总支出的增加。

当总支出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要大于最初总支出的减少。

;

;三、政府收支条件下的乘数;三、政府收支条件下的乘数;第3节IS-LM模型;一、IS曲线;二、LM曲线;三、IS-LM模型;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第4节IS-LM模型;第4节总供求模型;第4节总供求模型;1、总需求曲线:在物价可变条件下的总需求曲线表示的是物价水平与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2、为什么总需求和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财富效应:指价格水平变动会改变人们所拥有的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会影响消费这种总需求的构成因素。;一、总需求曲线;汇率效应:指价格水平变动会引起国内外商品相对价格(即汇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净出口这种总需求的构成因素。;二、总供给曲线;二、总供给曲线;二、总供给曲线;三、总供求模型中的收入决定;三、总供求模型中的收入决定;三、总供求模型中的收入决定;三、总供求模型中的收入决定;本章小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