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2课件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面应变 物体是一柱体,轴向方向很长 所有外力都平行于横截面作用,且沿轴线大小不变 平面应变特点 (1)位移 u=u(x,y) v=v(x,y) w = 0 (2)应变 平面内, ?x、?y、?xy ?0,均为x、y的函数; 平面外,?z=?xz=?yz =0; (3)应力 ?z=?(?x+?y) 平面应变的物理方程 导出 其中 平面应力 沿z方向的厚度t均匀且很小 所有外力均作用在板的周边和板内,平行于板面作用。 平面应力特点 (2)应变 (3)应力 在z = 的面上各点没有任何与z向有关的应力 ?z=?zx =?zy =0 在面内: ?x、?y、?xy ?0 ?xz=?yz=0 (1)位移 u=u(x,y) v=v(x,y) w ?0 平面问题平衡微分方程 将 ?z = ?zx = ?zy =0(平面应力) ?z=?z (x,y),?zx =?zy =0(平面应变) 代入空间问题的平衡方程式,得 平面问题几何方程 根据问题的对称性,位移应只是z的函数 w=w(z) 体积应变是 代入拉梅-纳维方程 应力是 ?x=?y= ? ?g(z+A) ?z= ??g(z+A) ?xy=?yz=?zx=0 应用边界条件求待定常数 L=m=0, n=-1 -?z?z=0=q 边界条件是: A=q/?g 解得: B代表刚度位移,应由位移边界条件确定 极坐标解平面问题 必要性: 对于特殊几何形状和受力分布,使求解简单 特点: 方程形式将改变,但物理本质应不变 方法: 通过张量分量的坐标变换; 使用物理定律,直接推导; 曲线坐标特点: 局部坐标,基矢量每点变化 尺度因子不为1 平衡微分方程 径向平衡 环向平衡 平衡微分方程 仅产生径向位移 应变位移关系(几何方程) 各点的位移为 各点的坐标为: 仅产生环向位移 各点的位移为 各点的坐标为: 得到几何方程 物理方程形式不变,为什么 ?2?2?=0 变形协调方程用应力函数表示 应力分量为 例6-5:如图所示,楔形体两边受均匀分布的切向荷载作用,求其中的应力分布。 解:(1)根据因次分析选择?并求解 ? = ?(?, q, r, ?) ? = r2f(?) 代入协调方程 通解是: f(?)=Asin2?+Bcos2?+C?+D = ?2Asin2? ? 2Bcos2?+2C?+2D =2(Asin2?+Bcos2?+C?+D) = ? 2Acos2? + 2Bsin2?? C 根据力边界条件求出常数A、B、C、D (??)?=? ? = 0 , (?r?) ?=?=q ,(?r?) ?=??= ?q A=0, C=0, 例6-6:圆筒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内壁作用均匀压力为qa,外壁作用均布压力qb,求应力分布。 解:这是一个轴对称问题。当弹性体的几何形状和外荷载为轴对称时,应力与应变也都应是轴对称的,它们仅是r的函数,而与?无关。 应力函数: ? = ?(r) ??r=?r?=0 协调方程简化为 协调方程的通解是: ?=Alnr + Br2lnr + Cr2 + D 力边界条件: (?r)r=a = ?qa (?r)r=b = ?qb (?r?)r=a = 0 (?r?)r=b = 0 前面两个边界条件可求出A、C,后两个条件自然满足。 使用位移单值条件求常数B 例6-7:半无限体上受集中力作用,该集中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求应力分量。 解:应用因次分析方法来设应力函数。 应力分量的因次是[力]/长度]-2, 集中力的因次是[力]/[长度]-1(对空间而言,它是沿厚度方向分布的力),而?是无因次的,因此应力分量的表达式应取下面的形式 ???=???(P, r, ?)= f(?) ? = rf(?) f(?)=Acos?+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