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跨省转学操作方法.doc

发布:2017-01-24约6.4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教科黄科:?????????????????????????????????????????????????????????本学期对转入及转出学生的新规定。请问:此规定团场学校同样按照执行吗? 134一小陈玉芳(2441172494)?10:38:15? 各中小学: 本学期开始,转学要求先办理纸质的转学手续,再在全国学籍系统中办理。要求如下:在全国学籍系统中找到学籍管理中的跨省转学目录里,下载转学申请登记表(区办区外都用此表),一式四份,程序见表上的说明:家长填好后转出学校盖章,办理人员要签字,并写上办公电话。到转入学校盖章(同时转入学校网上申请学生转入),转入学校所属教育局盖章(同时转入学校所属教育局网上审核通过学生转入),转出教育局盖章。 办理顺序如下:转出学校——转入学校——转入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转出学校教育管理部门。 学生转进,没有全国学籍系统,怎么办理? 基教科黄科长:不接收 各学校学籍管理员:中小学转学除纸质的外,还必须在全国学籍系统中做:纸质的办理顺序是:转出学校——转入学校——转入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转出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全国学籍系统中的是办理顺序如下:转入学校——转入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转出学校——转出学校教育管理部门。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跨省转学操作方法: 一、跨省转学流程 1、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申请的方式、条件等均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定)。 2、转入学校依据地方规定和学校学位空额等情况审核。 3、对于同意接收的,转入学校通过学籍系统发起办理转学手续并核办。 4、转入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在学籍系统中核办。 5、转出学校在学籍系统中核办。 6、转出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在学籍系统中核办。 7、转入学校获得其他三方同意信息后,通知学生报到入学。 8、待学生到转入学校报到后,转入学校通过学籍系统调取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学籍系统同时通知转出学校)。 9、转出学校按照与家长商定的方式,将学生的纸质学籍档案转出,并通知转入学校。 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来源: 作者: 日期:09-10-20   国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1999年国务院组建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受让了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不良债权转让包括政策性和商业性不良债权转让。政策性不良债权是指1999年、2000年上述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家统一安排下通过再贷款或财政担保的商业票据形式支付收购成本从上述国有商业银行收购的不良债权;商业性不良债权是指2004至2005年上述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在政府主管部门主导下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收购的不良债权。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等涉及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性文件的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上述不良资产时,可通过诉讼追偿、打包出售、债务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最大限度保全国有资产。在处置方式上,2002年以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主要是资产重组、委托代理处置、法律诉讼等。2002年以后,管理公司开始通过转让(出售)方式对不良债权进行打包批量处置。在处置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最主要的处置手段就是二次转让,即以打包出售、拍卖、招标等市场方式来实现,不良债权经资产管理公司整体打包、公开拍卖、协议转让等等多种形式流向其他企业或者个人。受让债权的企业或者个人多以诉讼形式追讨债权,引发了大量与金融不良债权转让相关的案件。   笔者曾先后为信达、长城二家资产管理公司从事不良资产的调查和处置代理工作,也参与了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包的“打包”转让事务。笔者认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以及资产管理公司对金融不良债权的转让是我国社会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政策性较强。所以总体而言,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法律适用本身的问题,而是司法实践如何更好地将法律适用与金融政策相衔接的问题,从最高人民法院先后的一系列涉及处置不良金融资产案件的司法解释诸如《关于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条”司法解释有关问题的函的答复》、《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和《关于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案件交纳诉讼费用的通知》等,对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过程中有关诉讼时效、债权转让通知及催收方式、诉讼费用缴纳方面的特殊政策可见一斑。但是随着不良债权处置方式从资产管理公司自行处置到以债权转让的打包批量处置的转变,确实存在因相关金融政策执行不力、相关法律规定滞后,使资产管理公司或者债权受让人通过转让行为获取暴利,或者严重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