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针刀治疗椎动脉沟环综合症1例.ppt

发布:2017-09-12约1.0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针刀治疗椎动脉沟环综合症1例 陈明涛 (河南省新密市针刀医学研究所 452370) 典型病历 杨×,男,31岁,修鞋工。因从上小学时即常发生跌倒,时有昏厥而休学未再入学。常在转动头颈时易出现卒倒。曾奔波多处多家医院求治——神经科、内科、精神科、脑内科等,按癔病、癫痫病、自发性低血糖、周期性麻痹等,曾采用多种药物治疗,始终未见奏效。家属焦虑万分,本人痛苦异常,工作、婚姻终无结果,随以修鞋维持生活,但因时常发病而不能坚持工作。遂于1999年6月10日,经人介绍来我所求诊,查体:慢性病容,表情淡漠,神智清楚,语言清晰,自动体位,查体合作;BP120/80mmHg,五官端正;心肺无异常;在作颈部检查时,患者因转颈而晕倒。触诊颈部:右侧枕后肌群、项韧带、枕骨下项线处的头上、下斜肌,头后大直肌止点及肌腹处,均可触及坚硬、条索状、痉挛的肌腱,局部压痛明显,当压迫痛区时,即有晕感发生。右手握力弱于对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右侧弯);经颅多普勒示:椎基底供血不足;头颅CT无异常;×片检查(557号)见:右侧位椎动脉沟环椎骨性全环(见下图)。 * 环椎椎动脉 沟骨性全环 结合症状、体征和×线诊为:椎动脉沟环综合症及颈椎病。采用针刀松解枕后有关肌群的起止点和挛缩疤痕处,当时即感头颈轻松舒适,家属和患者高兴异常。每周针刀治疗1次,每次术后静点头孢拉定、复方丹参、培它啶等3天,同时结合动态牵引和手法矫正颈椎的力学动态平衡。首次治疗后,即未再发作卒倒。住院连续治疗4次(1个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出院,嘱其不适即来复诊。随访:3月后康复,至今5年来,未再发作。 环椎椎动脉沟环是指环椎上关节突上方至后弓上方之间的弓形骨性结构,是一种先天畸形,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态学的退化痕迹,有家族性①。该骨性结构跨越椎动脉形成骨桥,使椎动脉沟成为一骨性孔道,其内有椎动脉、静脉和第一颈神经通过。这是一种还没有完全被人们认识的颈椎结构解剖学异常②。据孙静宜研究报道,沟环引起的眩晕,多于头颈转动在某种特定姿位下突发。在17,00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由于沟环引起的占7.4%,其中因眩晕卒倒致伤、致残者占9.4%(不包括致死者)。国内某空军基地调查飞行员253例,有沟环者17例,沟环出现率为6.7%。李小坵等调查346例飞行员,发现56例有沟环存在,高达16.18%。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