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敬业与乐业教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25-03-29约4.0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敬业与乐业

【文本解读】

文章作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这是一篇演讲,主旨显明,层次清楚,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作者针对听讲者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化的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的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课文文采飞扬,学习时应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驾驭丰富的词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的相关学问和写作背景。

品尝与领悟“乐业与敬业”精神的主旨,细致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奇妙结合。

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支配,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特点。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看法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支配,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尝与领悟“乐业与敬业”精神的主旨,细致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奇妙结合。

【教学打算】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课文,深化感知,增加感悟。

2、品读法:

品读课文,理解主旨

3、探讨探究法:

在学生互动沟通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熟识作者,练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导语设计

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很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溢着无限酷爱的的人。比如,白求恩,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对职业精益求精,收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诺贝尔,他全心探讨炸药,自己多次在试验中死里逃命,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不放弃,最终胜利研制出了炸药。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应当实行怎样的看法呢?今日这篇文章《敬业与乐业》将会告知我们答案。

二、预习展示

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预习状况,对下列问题进行展示:

1、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子。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提倡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2、重点字词积累

(1)注音

佝偻承蜩心无旁骛亵渎骈进强聒倘如禅师

(2)说明词语

心无旁骛断章取义不二法门强聒不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楚的文章,细致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索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依据这几个问题,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学生熟读课文后,分小组进行探讨,全班沟通,老师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③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其次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索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详细的分析说明。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化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索,小组探讨研讨。然后全班沟通,学生相互补充,

明确答案要点:

1、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二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值职业”。

2、先说明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说明“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终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说明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拓展延长(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觉一两位这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