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doc
PAGE
4-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科别
地理
执教者
地点
班级
一(1)
课题
其次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课型
新课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对象分析、学法指导、媒体运用、课前打算、教学基本流程、板书设计等。(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2.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改变。
3.通过详细的典型案例探究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教学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地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图解法
教学过程:
爱好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答:巴西。首都是?答:巴西利亚。那始终是巴西利亚吗?不是,(展图)它是1960年从里约热内卢迁都到这里并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城市,成为20世纪最大的一座新建的城市(展图)。现在,假设在我的家乡粤北山区要修建一座新的城市,请你进行城市规划,你会在这里建些什么呢?学生回答:住宅、商店、工厂、学校、医院……。引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问点突破一: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特点
设问:那么多的建设用地如何在城市有限的范围内布局呢?让学生上黑板绘简洁板图(例如右图,学生的绘法会各不相同)。
工业区
工
业
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商业区
老师点评归纳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
农业用地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交通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其他
形态
区位特点
?
集聚效应
3.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表解分析(表略)
4.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学以致用:展示4道选择题,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合作探究:P24教材的“活动”,比较我国北方某城市工业区和居住区布局的两种方案,试评价哪种方案较为合理,为什么?假如你有更好的修改看法,请标注在图上。
学生展示成果,老师评价。
方案一不合理在于: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区包围导致居住环境难改善,条件差;职工上下班交通拥挤;居住地四周被工业地包围,工业产生三废会受季风影响,对居住用地造成污染。
方案二合理在于:分散居住用地,降低居住密度,城市居民居住条件较好;可以减缓交通压力。
方法指导:工业区布局的一般原则
1、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应当布置适当的卫生防护带。
2、排放废水的工厂应当布置在河流的下游地带远郊。
3、排放废气的工厂应当布置在与盛行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或者最大风频的下风处。
拓展提高:对于方案二,有何修改看法?
方案二可以在外围居民地与工业区之间建立卫生防护带,削减污染;排放废气的工厂应当布置在与盛行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排放废水的工厂应当布置在河流的下游地带远郊。
学问点突破二: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改变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
问题探究:假设现在广州市中心有块空地,政府对社会进行招标,现有一个农夫想来这里种地,一个商人想来这里开间大商场,一个企业家想来这里盖房子办水泥厂,你觉得谁最可能得到这块土地的运用权?为什么?(学生探讨回答)
老师总结:这块土地原委给谁用,关键是看谁能够支付足够多的地租。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地租(主要)
合作探究1: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改变有何异同?
2.假如由各类用地的付租实力来确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
3.在城郊往往是从事农业活动的地区,那么假如我们要在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上加多一条农业活动的的线,应当怎样画呢?请小组探讨后派代表上黑板绘图。
学生发言及上黑板绘图,老师点评
结论一:距市中心远近是影响地租凹凸的主要因素。
合作探究2: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
回答问题
(1)图中的地租最高的是___处,形成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地租次高的是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D、M、G四处按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是________。
学生发言,老师点评
结论二:图中地租等值线沿着干线和城乡外围马路向外凸出,说明交通便捷程度也是影响地租凹凸的主要因素。
(2)其他因素:
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历史背景)
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宗教与民族)
行政因素(政策、城市规划)
案例分析:展图讲解
归纳小结:利用联系图归纳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图略)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改变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