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从靠火花磨削时的工序尺寸计算 靠火花磨削是一种定量磨削,是指在磨削工件端面时,由工人根据砂轮靠磨工件时产生的火花的大小来判断磨去余量的多少,从而间接保证加工尺寸的一种磨削方法。 例 1-6 如图1-27a所示阶梯轴,图b为加工工序简图,加工顺序为: Ⅰ.精车各端面,保持工序尺寸L1和 L2; Ⅱ.靠火花磨削B面,保证设计尺寸80 mm。 求:精车时的工序尺寸L1和 L2。 解 精车端面A、C时,工序尺寸直接保证设计尺寸,所以L1=140 mm。 工序尺寸L2与设计尺寸80 mm只相差一个磨削余量Z,画出尺寸链如图d。由于是定量磨削,所以磨削余量Z是组成环,要保证的设计尺寸L3=80 mm是封闭环。其中的靠磨余量按经验数值确定为Z=0.1 0.02mm,现在按平均尺寸计算法求解工序尺寸L2。 L3=80 =79.915 0.085 则L2的基本尺寸为: L2=79.915+0.1=80.015 L2的偏差为: ( 0.085- 0.02)= 0.065 所以 L2=80.015 0.065=80.08 mm 项目八 机械加工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 一、机械加工生产率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指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制造的合格品数量,或者指制造单件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一般通过时间定额来衡量。 (一)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1)基本时间T基本---指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表面质量等所耗费的时间。对机械加工来说,则为切除金属层耗费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和切出时间),又称机动时间。 T基本= = 2)辅助时间(T辅助)----指在每个工序中,为保证完成基本工艺工作而用于辅助动作而耗费的时间。包括:装卸工件、开停机床、调整切削用量、试切和测量零件尺寸等所耗费的时间。 3)工作地点服务时间(T服务)---指工人在工作时为照管工作地点及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所耗费的时间。例如,在加工过程中调整、更换和刃磨刀具、润滑和擦拭机床、清除切屑、收拾工具等所耗费的时间。工作地点服务时间T服务可取操作时间的2%~7%。 4)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T休息)---指工人在工作时间内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一般可取操作时间的2%。 5)准备终结时间(T准终)---指工人为了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和加工完毕后的结束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准备工作有:熟悉工艺文件,领料,领取工艺装备、安装夹具、调整机床等;结束工作有:拆卸和归还工艺装备,送交成品等。因该时间对一批零件(批量为N)只消耗一次,故分摊到每个零件上的时间为T准终/N。 批量生产时单件时间定额为上述时间之和。 批量生产时单件时间定额为上述时间之和。即 T定额=T基本+T辅助+T服务+T休息+T准终/N 在大量生产时,因N值很大,T准终/N≈0,可忽略不计。所以,大量生产时的单件时间定额为 T定额=T单件=T基本+T辅助+T服务+T休息 (二)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一个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正确处理好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1.缩减时间定额 缩减时间定额,主要是缩减时间定额中占比例较大的部分 2.采用先进工艺方法 二、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 所谓经济性好,就是指能用最低的成本制造出合格的产品。 1.生产成本 制造一个零件(或产品)所耗费的费用总和叫生产成本。 2.工艺成本的组成 按照工艺成本与零件年产量的关系,可分为两部分费用。 项目九 轴类零件工艺规程制订实例 一、轴类零件的分析 1.轴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轴类零件是常见的典型零件,在机器中,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承传动零件、传递运动和扭矩。 2.轴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 轴类零件的尺寸精度主要是指直径和长度的尺寸精度。 2)几何形状精度 一般是轴颈的圆度、圆柱度。因这些误差将影响其与配合件的接触质量。 3)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有装配传动零件的配合轴颈对于装配轴承的支承轴颈的同轴度,以及定位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 (2)表面粗糙度 随着对机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也越来越小。一般支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配合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 3.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1)轴类零件的材料 一般轴类零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