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问题讨论.docx
PAGE
1-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问题讨论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原理及特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CFB锅炉)是一种先进的燃烧设备,其运行原理是在流化床内进行燃料的燃烧。流化床通过向床内通入空气或气体,使床料达到流化状态,燃料颗粒在床内悬浮,与空气充分混合,实现高效燃烧。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料的燃烧温度通常控制在850℃至950℃之间,这一温度范围既保证了燃烧效率,又避免了高温腐蚀问题。锅炉的流化速度一般在0.5m/s至1.5m/s之间,这一速度既保证了燃料的均匀燃烧,又避免了床料过快流失。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燃烧效率较高,一般可达95%以上,远高于传统锅炉的80%左右。这是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了流化床技术,燃料颗粒在床内充分混合,燃烧过程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其次,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燃烧各种燃料,如煤炭、生物质、石油等,且对燃料的品质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此外,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氮氧化物排放量较低,且可以有效地脱硫、脱硝,对环境友好。
以某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该锅炉额定蒸发量为600t/h,额定蒸汽压力为25MPa,额定蒸汽温度为540℃。该锅炉采用一次中间再热,热效率可达88%。在实际运行中,该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燃料颗粒在床内悬浮,燃烧充分,燃烧效率较高。同时,该锅炉还配备了脱硫、脱硝装置,氮氧化物排放量仅为30mg/Nm3,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此外,该锅炉运行稳定,故障率低,有效降低了电厂的运维成本。
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常见问题分析
(1)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床料结焦。床料结焦会导致床层流动性能下降,甚至形成死区,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例如,某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燃料中的灰分含量较高,导致床料结焦严重,燃烧效率下降,锅炉热效率由原来的90%降至85%。为解决这一问题,电厂采取了优化燃料配比和调整床料循环量的措施,有效缓解了床料结焦现象。
(2)另一个常见问题是锅炉受热面腐蚀。循环流化床锅炉在高温高压下运行,受热面易受到腐蚀。例如,某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受热面腐蚀严重,导致锅炉热效率下降,甚至出现泄漏。针对这一问题,电厂对锅炉进行了防腐处理,如涂覆防腐涂层、更换耐腐蚀材料等,有效延长了受热面的使用寿命。
(3)此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中还可能出现飞灰携带损失大的问题。飞灰携带损失大不仅浪费了燃料,还可能对锅炉的排放性能产生影响。例如,某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中,飞灰携带损失达到10%,导致锅炉热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电厂优化了床层设计和运行参数,如调整床层厚度、提高流化速度等,有效降低了飞灰携带损失,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三、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优化措施
(1)优化燃料配比是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效率的关键措施。通过调整不同类型燃料的配比,可以降低床料结焦的风险,提高燃烧效率。例如,某电厂通过将低灰分、低硫分的优质煤与高灰分、高硫分的劣质煤按一定比例混合燃烧,有效降低了床料结焦现象,锅炉热效率提高了3%。
(2)改善床层设计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通过优化床层结构,可以增强床层的流化性能,减少床料结焦。例如,某电厂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层进行了改造,采用新型耐磨材料,并调整了床层厚度和流化速度,床层流动性能显著提升,床料结焦现象减少了50%。
(3)优化运行参数也是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合理调整床层温度、风量、给煤量等运行参数,可以确保锅炉稳定运行。例如,某电厂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将床层温度控制在850℃至900℃之间,风量控制在15至20立方米/小时,实现了锅炉热效率的稳定提升,同时氮氧化物排放量也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四、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安全管理
(1)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安全管理是确保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熟悉并遵守。例如,某电厂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手册,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和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人为操作错误的风险。
(2)定期对锅炉进行检查和维护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对锅炉本体、辅机设备、控制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某电厂每周对锅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维修,确保锅炉的运行安全。
(3)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确保所有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如紧急停机、事故处理等。例如,某电厂每年对操作人员进行至少一次安全知识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有效提升了整体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