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诊断常见问题分析.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诊断常见问题分析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诊断常见问题分析
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燃烧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操作不当等原因,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诊断中常见的故障问题,分析了故障原因、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旨在提高锅炉运行效率,保障生产安全。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首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特点进行了概述,接着详细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诊断中常见的故障问题,包括燃烧不稳定、床层结焦、飞灰含碳量高等,并对故障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诊断的方法,包括在线监测、离线检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等。最后,针对故障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燃烧设备,在火力发电、工业供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燃料质量、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等,导致锅炉运行不稳定,甚至出现故障,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因此,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诊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诊断常见问题的分析,旨在为提高锅炉运行效率、保障生产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循环流化床锅炉概述
1.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基于流态化技术,通过在炉膛内实现固体颗粒的流态化燃烧,具有燃烧效率高、排放污染物少等优点。其核心部分为流化床层,由床料(如石英砂)组成,床料层厚度一般在2-3米。燃烧过程中,空气从炉膛底部进入,通过分布器均匀分布,使床料形成流态化状态。床料在气流的作用下呈现翻滚、沸腾的流动状态,颗粒间相互碰撞,燃烧速度加快。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料的燃烧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干燥阶段、燃烧阶段和燃尽阶段。干燥阶段,燃料颗粒吸收热量,水分蒸发,颗粒逐渐软化。燃烧阶段,燃料颗粒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量,形成高温气体。燃尽阶段,剩余的燃料颗粒在高温气体中进一步燃烧,直至完全燃尽。流化床层的循环特性使得未燃尽的燃料颗粒和飞灰能够被再次吸入炉膛底部,参与下一轮的燃烧过程,有效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以某火力发电厂5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该锅炉采用低温流化床技术,床料主要为石英砂,粒径范围为0.5-1.5mm。在运行过程中,床层温度控制在850-950℃,氧气浓度约为6%-8%。通过优化燃烧调整,燃料的燃烧效率达到了95%以上,同时氮氧化物排放量低于50mg/Nm3,满足了环保要求。此外,由于床料循环使用,每年可节约原煤约10万吨,经济效益显著。
1.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特点
(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炉膛设计上。炉膛通常分为燃烧室和尾部烟道两部分。燃烧室是燃料燃烧的主要区域,其内径较大,底部设有分布器,用于将燃料和空气均匀分布至整个床层。燃烧室的高度和直径根据锅炉的容量和设计要求而定,通常燃烧室的高度在10-15米之间。例如,某型号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高度为12米,内径为5.4米。
(2)分布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部件之一,它负责将燃料和空气均匀地分配到整个床层。分布器通常采用多孔板或喷管结构,孔径和分布方式根据燃料特性和燃烧要求设计。分布器的合理设计对于维持稳定的床层流化和燃烧至关重要。某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了多孔板分布器,孔径为5mm,分布器总面积占燃烧室底面积的20%,有效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
(3)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尾部烟道设计同样具有特殊性,其主要功能是收集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烟气。尾部烟道通常包括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等设备。省煤器用于回收烟气余热,提高锅炉的热效率;空气预热器用于预热进入燃烧室的空气,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除尘器则用于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满足环保排放标准。以某电厂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其尾部烟道长度为50米,省煤器效率达到90%,空气预热器效率达到95%,除尘器排放粉尘浓度低于10mg/Nm3。
1.3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特点
(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特点之一是其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在流化床层中,燃料颗粒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保持悬浮状态,颗粒间相互碰撞,使得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此外,流化床层能够适应燃料成分的变化,对于煤种和燃料品质的要求相对宽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燃料的预处理工作。以某电厂600MW循环流化床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