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秋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故事二则说课稿新人教版.doc

发布:2025-03-15约2.3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2

《寓言两则》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知他先要下功夫练视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微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视力,飞卫才起先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白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引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闻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看法由不信任,到忽视,到最终的不兴奋,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凄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擅长听取别人正确的看法,否则后果将不可思议。?选编这两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激励学生主动思索,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特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词句解析。?

(1)“纪昌回家之后,就起先练习起来。”“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起先练习起来。”?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学习看法的虚心和仔细。他虚心听从老师指导,并且真正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迟疑,一刻也不耽搁。?

(2)“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凝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事练得相当到家了……”?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练习视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纪昌学习的看法及决心、毅力、恒心,与他成为一个射箭能手,也是不无关系的,这点教学时不能忽视。?(

3)“蔡桓公听了很不兴奋,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特别不兴奋。”“蔡桓公觉得惊奇,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这些句子,前几个句子都以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己有病而生气、生气。后来他的“惊奇”,是惊奇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己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说明,也麻木不仁,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鹊,是说他起先信任扁鹊说的话了。?(4)“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难受……”“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猛烈,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管蔡桓公的看法怎样,几次来提示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刚好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二、教学目标?

1.相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擅长听取别人正确看法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探讨,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流程?

1.课前布置学生回顾一下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查阅有关纪昌、扁鹊的资料。?

2.两则寓言故事都有特性显明的人物形象:好学的纪昌,堪称名师的飞卫,医术超群的扁鹊,固执己见的蔡桓公;且人物对话较多,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精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3.在熟读课文之后,可请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跟大家探讨的问题,梳理提出的问题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索,与同学沟通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纪昌学射箭,为什么花那么大功夫练习视力?

(2)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为什么对他的话不信任?

(3)扁鹊为什么跑到秦国去了??

(4)寓言要告知人们什么道理??

4.结合句子体会人物的想法,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扁鹊和蔡桓公的想法。例如蔡桓公不信任扁鹊的话,扁鹊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去说?蔡桓公浑身难受后,派人去请扁鹊,他又是怎么想的?扁鹊没被请来,蔡桓公会怎么想?体会扁鹊和蔡桓公的想法,对理解寓意会大有帮助。

5.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形象。比如纪昌练视力时的动作,要读出寓言夸张的描写──“两年以后,纪昌的本事练得相当到家了──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