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测绘绘图方案.docx
?一、测绘目的
通过对给定机械零件的测绘,深入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准确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为后续的机械设计、制造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测绘对象
本次测绘对象为[具体机械零件名称],该零件是[所属机械产品名称]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在机械系统中起到[具体作用]。
三、测绘工具与材料
1.量具
-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0.05mm、0.1mm等,用于测量线性尺寸。
-千分尺:精度为0.001mm,可精确测量较小尺寸。
-百分表:用于测量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行度等。
-角度尺:测量零件的角度尺寸。
2.绘图工具
-绘图板:提供平整的绘图表面。
-丁字尺:配合绘图板绘制水平线。
-三角板:与丁字尺配合绘制垂直线和倾斜线。
-绘图铅笔:不同硬度的铅笔用于绘制不同的线条,如H铅笔用于打底稿,2B铅笔用于加深线条。
-橡皮:用于擦除错误线条。
-绘图墨水笔:用于绘制墨线图。
3.其他工具
-手锯:用于拆卸零件。
-榔头:辅助拆卸和装配零件。
-螺丝刀:用于拆卸和装配螺丝。
-纸张:A4绘图纸若干。
四、测绘步骤
(一)零件分析
1.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工作原理以及在装配体中的位置和作用。
2.观察零件的整体结构,包括外形轮廓、各部分的形状、相对位置关系等,初步确定零件的视图选择方案。
(二)零件拆卸
1.使用合适的工具小心拆卸零件,注意避免损坏零件表面和螺纹等部位。
2.在拆卸过程中,记录零件的装配关系和拆卸顺序,以便后续的装配图绘制。
(三)尺寸测量
1.按照一定的顺序对零件的各个尺寸进行测量。对于线性尺寸,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量具直接测量;对于角度尺寸,使用角度尺测量。
2.对于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尺寸,可以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如通过测量相关的其他尺寸,利用几何关系计算得出所需尺寸。
3.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于重要尺寸,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减小测量误差。
(四)技术要求确定
1.尺寸公差: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和加工工艺,确定各尺寸的公差等级。查阅相关的公差标准,如IT标准,选取合适的公差值。
2.形状和位置公差:分析零件的形状和位置精度要求,确定相应的形状公差(如圆度、圆柱度、直线度等)和位置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同样,参考相关标准确定公差值。
3.表面粗糙度:根据零件的工作表面性质和使用要求,确定各表面的粗糙度数值。一般通过查阅表面粗糙度标准对照表来选取合适的粗糙度代号。
4.材料及热处理要求:通过观察零件的外观、硬度等特征,结合相关资料和经验,判断零件的材料。对于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零件,确定其热处理方式及要求。
(五)草图绘制
1.根据零件的视图选择方案,在绘图纸上徒手绘制零件的草图。草图应大致反映零件的形状、尺寸和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绘制草图过程中,标注出已测量的尺寸,并按照一定的布局排列,使图纸清晰明了。同时,对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等进行简要记录。
3.草图完成后,仔细检查尺寸标注是否完整、准确,视图表达是否清晰合理,如有问题及时修改。
(六)零件图绘制
1.根据草图,使用绘图工具在A4绘图纸上绘制正式的零件图。按照机械制图的标准规范,绘制视图、标注尺寸、注写技术要求等。
2.视图绘制要符合投影规律,表达清晰准确。尺寸标注应完整、清晰、合理,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技术要求的注写要规范、准确,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要求等。
3.在绘制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字体的大小和格式等细节,确保零件图的质量。
4.完成零件图绘制后,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方面,如有错误或遗漏及时修正。
(七)装配图绘制
1.根据零件的装配关系和拆卸顺序,确定装配图的视图选择方案。一般选择能够清晰表达各零件之间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的视图,如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
2.在绘图纸上绘制装配图的底稿,先画出各视图的主要轮廓线,然后逐步绘制出各个零件的轮廓。注意零件之间的装配间隙和相互位置关系。
3.标注装配图的尺寸,包括性能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