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近机、非机类)(第2版)第9章 部件测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9章 部 件 测 绘 本章要点 部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本章难点 零件测绘的方法;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9.1 部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1. 了解测绘对象 通过对装配体的全面观察,或将装配体拆开,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装配体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装配关系和零件的加工方法等。 2. 拆卸部件和画装配示意图 通过拆卸装配体可对装配体进行全面了解,拆卸工作应按以下方法和规则进行。 (1)拆卸前应分析、确定拆卸顺序,然后按顺序将零件逐个拆卸。 (2)对较复杂的装配体,建议将所拆下的零件逐一编号签,以免小零件(如螺钉、键、销等)丢失;重要零件的重要表面,要防止碰伤、变形、生锈,所以要妥善保管。 (3)画装配示意图。 为了在拆卸后便于重新安装,往往要画出装配示意图,用于表明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和装配关系。 3. 测绘零件并绘制零件草图 对零件以目测的方法,徒手绘制零件草图,然后进行测量、记入尺寸、提出技术要求,经整理后用仪器或计算机绘制出零件图,这个过程称为零件测绘。 4. 画装配图 根据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画装配图。 5. 画零件图 根据零件草图和装配图,画零件图。 9.2 零 件 测 绘 下面以轴承盖为例,介绍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零件的表达方案 在了解每一种需要测绘的零件名称、类型、材料以及在机器中的位置和作用后,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大致的加工方法,选择零件的表达方案。 2. 绘制零件图形 (1)徒手画出各主要视图的作图基准线,确定各视图的位置,注意留出标注尺寸、技术要求的位置。 (2)以目测比例,详细地徒手画出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对零件上的缺陷,如破旧、磨损、铸件砂眼、气孔等不应画出。 (3)按零件图的表达方法要求,在剖视图和断面图中画剖面线并按规则进行标注。 3. 测量并标注零件的尺寸 测量零件的尺寸是测绘工作的重要内容,零件图上全部尺寸的测量,应在画完图形后集中进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错误和遗漏。 4. 拟定技术要求 (1)确定表面粗糙度。 (2)确定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项目及其他技术要求。 5. 填写标题栏、检查校对,完成草图 9.2 零 件 测 绘 6. 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1)测量非加工尺寸、无公差标注要求的尺寸,常用简单量具,如直尺、内卡、外卡等。 (2)测量精度要求高的尺寸,常用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游标尺等。 (3)测量曲线、曲面可用曲线尺或铅丝、拓印、印泥、白纸等用具拓印。 (4)测量螺纹螺距或圆角,可用螺纹规或圆角规。 2)测量尺寸时的注意事项 (1)零件上的重要尺寸应精确测量,并进行必要的计算、核对,不能随意调整。 (2)有配合关系的尺寸一般只测出其基本尺寸,再依其配合性质,从极限偏差表中查出其极限偏差。 (3)零件上损坏或磨损部分的尺寸,应参照相关零件和有关资料进行确定。 (4)对于零件上的标准结构要素,如螺纹、倒角、键槽、退刀槽、螺栓孔、锥度、中心孔等,应将测量尺寸按有关标准圆整。 9.3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1. 选择表达方案 1)主视图的选择原则 (1)应能反映装配体的工作位置和较多地反映装配体的形状结构特征。 (2)应能清楚地反映装配体的主要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3)能较多地反映零件间的相对位置。 2)其他图形的选择原则 所选图形,其表达内容都应有所侧重,补充表达主视图没有或仍未表达清楚而又必须表达的内容。 2. 定比例、选图幅,合理布图 画图的比例及图幅大小,应根据部件的大小、复杂程度及所采用的图形数量来决定;同时还要考虑标注尺寸、编写零件序号、绘制明细栏及注写技术要求等的位置。 3. 画图 (1)画各基本视图主要的作图基准线。 (2)按“先主后次”的原则,几个图形配合绘图。 (3)检查校对并修正底稿,按要求加深图线,画剖面线。 (4)标注尺寸。 按要求分别标注性能(规格)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外形尺寸及其他重要尺寸。 (5)编写序号。 对装配图中的每一种零件和标准件按要求编写序号。 (6)填写明细栏和标题栏,注写技术要求,完成全图 。 9.4 由装配图和草图画零件图 1. 校核零件草图 (1)修改草图中尺寸标注及布置不合理之处,尤其是有配合要求的尺寸,要准确、合理地确定配合类别,若确有必要,还应标注上、下偏差。 (2)技术要求要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核对,使其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并尽量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2. 画零件图步骤 (1)选比例、定图幅。 (2)画底稿:先画各视图基准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