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 12.3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1 (新版)新人教版.docx
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12.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1(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有关,学生已学习到有机物的概念、碳链结构以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科学创造潜能。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九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有机物的概念、碳链结构以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如甲烷、乙烯、苯等。此外,学生还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等化学基本概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学科普遍持有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风格上,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反应机理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分析合成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时感到困难。此外,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不一,可能影响实验效果和安全性。另外,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相关教育。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教具(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样品)、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等)。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互动。
3.信息化资源:有机合成材料相关的科普视频、动画演示、网络课件等。
4.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关于塑料袋、合成纤维衣物等日常用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来源和特点。
2.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日常用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它们与化学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材料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首先,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包括其组成、结构、性质等。
2.常见有机合成材料:介绍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常见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应用及发展历程。
3.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特点,如碳链结构、官能团等,以及这些结构特点对其性质的影响。
4.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塑料在包装、建筑材料、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应用。
5.有机合成材料的环境影响:介绍有机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如白色污染、资源浪费等。
6.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讲解绿色化学的概念和原则,以及如何实现有机合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布置与有机合成材料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习题答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堂展示: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提高课堂参与度。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化正确答案。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学生提问: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解答。
2.教师提问: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拓展(5分钟)
1.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趋势: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
2.学生展望:鼓励学生思考有机合成材料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师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知识点梳理
1.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
-有机合成材料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制备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它们通常具有高分子量、可塑性、可降解性等特点。
2.常见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