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麻醉学》课件16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ppt

发布:2017-09-24约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 与血液保护 * 正常体液分布 体液 男:占总体重的60% 女:占总体重的55% 2. 体液分布 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 细胞外液:组织间液占体重的15% 血管内液占体重的5%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维持体液平衡和机体内环境稳定。 * 体液基础需要 成人每日体液丢失量 呼吸道蒸发 400ml 皮肤出汗、蒸发 500ml 尿 1500ml 粪便 100ml 总共 2500ml 体液基础需要量 成人每日约2000~3000ml。 * 补充方法: 以体重60kg为例(每天): 第1个10 kg 需要量100 ml/kg。 第2个10 kg 需要量50ml/kg。 第3及以后的需要量20~25ml/kg。 计算:10? 100=1000ml 10 ? 50= 500ml 40 ? 25=1000ml 共 2500ml 。 * 补充术前禁食后液体需要量: 4:2:1 原则(计算每小时液体需要量) 第1个10 kg ×4(ml) 第2个10 kg ×2 (ml) 第3及以后的10 kg ×1 (ml) 70kg 病人,禁食8小时后的液体缺少量计算: 880 ml=(4 ×10+2 ×10+1 ×50)ml/h ×8 * 术前体液的改变 术前体液的改变 每日体液的丢失, 术前禁食、禁饮 ( 成人择期手术,要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 额外丢失: 术前呕吐、腹泻、肠瘘 术前胃肠道准备 术前失血、失水 * 术前体液的补充 补充每日生理需要量 成人按 40~50ml/kg/d补充 补充禁食、禁饮期间体液的丢失 (ml)=(4:2:1原则) ?禁食时间(h) 理论上应在麻醉前输完 补充术前失水、失血量 * 麻醉手术期间体液改变与输液 麻醉手术期体液改变: 生理性水、电解质改变 麻醉引起的体液改变 第三间隙内体液的潴留 手术创面渗出、蒸发、出血 体温升高→产热增加→散热增加→水、钠 丢失。 * 第三间隙内体液的潴留 概念:手术创伤,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间液,血浆渗透到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 ,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这一部分组织间液,血浆固定在受伤组织中,称为‘细胞外液的隔离’,成为非功能性细胞外液,形成所谓“第三间隙液”。 肝胆手术: 1000-1500ml. 腹腔内手术: 500-2000ml. * 麻醉手术期间输液 补充基础需要量,术中按3~4ml/kg/h输入 补充失血量 补充术中额外丢失量 不显性失水、出汗、蒸发。 麻醉药物引起全身血管扩张。 第三间隙液的形成。 输液的同时必须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维持血红蛋白( Hb)100g/L,血细胞比容(Hct)30% ASAI~II级病人Hb维持在70g/L以上 * 常用输液剂 1. 晶体液(crystalloid solution) 溶质分子或离子小于1nm,或1光束通过时不产生光 反射现象时,称为晶体,如氯化钠、葡萄糖等。 优点 来源方便,便宜 晶体液成分接近功能性细胞外液,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在体液复苏中具有高效、快速和安全的特点。 缺点 在血管内半衰期短。 体液复苏时用量较大可致外周组织水肿。 * 0.9%NaCI液(生理盐水) 用于补充CI-和Na+,输入过多可致高氯血症。 乳酸钠林格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成分及电解质含量与细胞外液相近,是临床 上常用的细胞外液补充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