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五章、十六章麻醉期间病人监测、容量治疗、血液保护课程.ppt

发布:2016-08-07约2.39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的与要求 熟悉麻醉期间病人监测的各种手段 掌握手术麻醉期间体液改变与输液要求 了解常用输液制剂的特性 了解血液保护的意义及常用的血制品 第一节 麻醉期间病人监测 分类 无创性:无创伤,不精确。 有创性:精确,增加痛苦和危险。 呼吸监测 通气量:VT、MVV(术中、术后) 动态肺顺应性:(压力—容量环) PETCO2:PaCO2 SpO2:常规 血气分析: 其他监测 尿量: 体温:中心温度(鼻咽温、食道温、直肠温) 肌松: 颅内压: 血常规、血球压积、电解质、血糖 第三节 血 液 保 护 意义:通过各种方法,保护和保存血液,防止丢失,破坏和传染,并有计划地管理好、利用好这一天然资源。 方法: 一、减少术中失血的方法 控制性降压 动脉阻断法 止凝血药物的应用 二、自体输血 术前自体血储备 血液稀释 血液回收 成 分 输 血 定义: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血液成分制品,然后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的制品。 优点: 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效果好; 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综合利用,节约资源 种类: 红细胞制剂 新鲜冰冻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 白蛋白 卫生部(2000年)输血指征: Hb100g/L 不必输血 Hb60g/L 考虑输成分输血 Hb 60-100g/L 根据病人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 急性大出血,出血量30%可输全血 原则: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恰当把握输血时机 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输血成分 严密观察输血反应 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相应并发症 并发症及其防治 1.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2. 溶血性输血反应 3.过敏反应 4.细菌污染反应 5.循环超负荷 Class over 第二节 麻醉手术期间容量治疗 一、常用输液制剂 ? 晶体液(Crystalloid) 乳酸林格液 生理盐水 GS液 ? 胶体液(Colloid) 血浆、白蛋白、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 10-20 min 1- 2 hr 2- 4 hr 60 Da 30,000 Da 68,000 Da Volume effect 分子量Mol WT 晶体液 明 胶 白蛋白 Crystalloid Gelatine Albumin 液体的特性 不同液体容量效力的比较 when Special patient? 二、术前病人体液改变 ?禁食、禁饮:成人0.7-0.8(小儿1.5-2.0)ml/kg/h,包括ECFV、ICFV ?术前脱欠量:水电解质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 三、手术麻醉期间体液改变 ?生理性水、电解质代谢改变:2-ml/kg/h 排尿 不感蒸发(体表皮肤、气道、手术创面) ?麻醉 麻醉药 麻醉深度 麻醉方法 脊麻 通气方式 手术创伤 血管壁通透性? 手术创面蒸发 伤口局部水肿、渗出 体温升高 出血:1000ml,血浆量减少540ml,1h恢复200ml,24h后完全恢复 四、麻醉手术期间输液 ? 目的 ?满足正常代谢需要(生理需要量) ?补充失血、体液丢失和转移(累积和继续需要量) ? 实施 ?一般麻醉中输液:3-4ml/kg/h维持,初始1h可20-30ml/kg/h ?术中输液:量、成分(平衡液) ?出血的补充:15ml/kg输血或代用品 ? 麻醉手术期间输血 能不输血,尽量不要输血。 可不输全血的,不输全血。 可不输新鲜血的,不输新鲜血。 大力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 血液成分的离心分离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浆 国外输血指征: 美国NIH推荐Hb70g/L 美国血库协会推荐 Hb80g/L 推荐ICU病人输血指征 低危病人宜保持Hb 70-90g/L 高危病人宜保持Hb 100-120g/L * * 第十五、六章 麻醉期间病人监测、容量治疗、血液保护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齐敦益 智能化医疗大楼 现代化的医疗大楼 21世纪的技术…… … 却仍延用 19世纪的信息 记录方法——手记笔描 系统应用效果 手写 打印 工作量大 不规范,管理复杂 无法统计分析 …… 一、循环监测 脉搏:部位 方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