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标本的采集.ppt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使每期计提的折旧额与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成正比,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但这种方法忽视了无形损耗因素。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工作时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总工作时间)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每年工作量(工作时间)×单位工作量(工作时间)折旧额3.加速折旧法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公式如下:某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年初账面净值×折旧率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折旧率=2/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用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估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折旧的方法。该分数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年限中各年尚可使用年数的总和,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6.3.5计提折旧的核算企业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因此,企业各月计算折旧时,可以在上月计提折旧的基础上,对上月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调整后计算当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来说,企业的管理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车间及其它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记入“制造费用”科目,销售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记入“营业费用”科目。6.4固定资产的修理和改扩建6.4.1固定资产的修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磨损、残旧、损毁、脱落等事项,为使固定资产能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发挥正常生产能力,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修理和维护。固定资产的修理按其修理范围的大小和修理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日常修理和大修理。固定资产修理的会计核算一般有三种方式,即直接摊销法、分期摊销法和预提法。6.4.2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也称固定资产改良。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般数额较大,受益期较长(超过一年),而且使固定资产的性能、质量等都有较大的改进。企业为固定资产发生的支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确认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1)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提高;(3)使产品质量提高;(4)使生产成本降低;(5)使产品品种、性能、规格等发生良好的变化;(6)企业经营管理环境或条件改善。对需要进行改良的固定资产,改良过程中发生的净支出计入改良后的固定资产原价。6.5固定资产的处置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应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固定资产的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企业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第二,发生清理费用。第三,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第四,保险赔偿的处理。第五,清理净损益的处理。6.6固定资产的清查及期末计价6.6.1固定资产的清查1.固定资产的盘盈对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以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估计入账,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有关部门审批后,计入营业外收入。2.固定资产的盘亏对盘亏固定资产,应根据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根据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根据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有关部门审批后,计入营业外支出。6.6.2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此时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计提。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有所好转,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第7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学习目标7.1无形资产7.2其他资产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无形资产的特征及各种来源形成的无形资产的计价标准;掌握无形资产价值摊销方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