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脱位分析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脱 位 第一节 概 论 脱位定义 脱位又称脱臼或脱骱。凡骨端关节面相互间的关系越出正常范围,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脱位的病因病机 (一)外因 关节脱位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其中以间接暴力所致者为多见。如跌仆、挤压、扭转、冲撞、坠堕、牵拉等,当暴力达到一定程度,使构成关节的骨端越出正常范围,就可引起关节脱位。暴力性质和作用力的方向不同,所引起的关节脱位的类型亦不相同。 (二)内因 先天性发育不良、体质虚弱或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松弛者,较易发生脱位。治疗不当,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未能很好的修复,易发生习惯性脱位;关节本身的病变(如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可引起病理性脱位。关节脱位还与关节解剖结构的特点有关,如肩关节,肱骨头大而关节盂小而浅,加上关节活动范围大,故容易发生脱位。 脱位的分类 (一)按脱位的原因分 可分为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和习惯性脱位。 (二)按脱位的程度分 可分为部分性脱位(亦称为半脱位)和完全性脱位。 (三)按脱位的方向分 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和中心性脱位等。 (四)按脱位后的时间分 在2—3周以内者为新鲜脱位,超过2—3周仍未复位者为陈旧性脱位,多次复发的关节脱位为习惯性脱位。 (五)按脱位关节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分 可分为闭合性脱位和开放性脱位。 脱位的诊断 关节脱位的诊断,主要根据外伤史、临床一般症状、关节脱位特有体征,以及x线照片检查。 (一)一般症状 1.疼痛与压痛 关节脱位时,往往因为关节内、外软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尤其在活动时为甚,关节周围有广泛的压痛。 2.肿胀 关节内、外组织损伤,形成血肿,在短时间内可出现局部肿胀。 3.功能障碍 脱位后关节正常结构破坏,关节周围肌肉又因疼痛发生痉挛,因而出现关节功能障碍或功能丧失。 (二)特有体征 1.畸形 脱位后,骨端关节面的位置改变,因而出现特殊的畸形。例如肩关节前脱位出现方肩畸形;肘关节后脱位出现靴样畸形,肘三角正常关系改变;髋关节后脱位呈屈曲、缩短、内收、内旋畸形。 2.关节盂空虚 原来位于关节孟的骨端脱出,致使关节盂空虚,关节头处于异常位置。如颞颌关节前脱位,在耳屏前方可触及一凹陷,肩关节前下脱位,肩峰下关节盂空虚,可在喙突下、盂下或锁骨下触及肱骨头。 3.弹性固定 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这种现象,称为弹性固定。 脱位的并发症 (一)骨折 多发生于关节邻近关节面的骨端或关节盂的边缘,如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大多数在脱位整复后,骨折片亦随之复位。 (二)血管损伤 由于遭受强大暴力,脱位骨端损伤血管,可导致肢体远端血运障碍 。 (三)神经损伤 多为脱位骨端压迫或牵拉所致,由于复位后解除了压迫牵拉因素,大多数神经挫伤可在3个月左右功能逐渐恢复,不必行手术治疗。 (四)骨的缺血性坏死 关节囊、韧带被撕裂,破坏了骨的血液供应,可发生骨的缺血性坏死。髋关节脱位可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五)外伤性骨化性肌炎 脱位使关节囊附近的骨膜被掀起,并处于周围血肿之中,随着血肿机化而形成骨样组织;尤其在复位时关节被强烈牵伸活动时,更易引起骨膜下血肿扩散,形成广泛的骨化性肌炎。多见于肘关节脱位。 (六)创伤性关节炎 多在脱位时关节软骨面受损伤,造成关节面不平整。 脱位的治疗 (一)新鲜外伤性脱位的治疗 1.麻醉 2.复位 复位手法要根据脱位关节的类型、关节脱位的病理部位和局部解剖,运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托等手法,利用杠杆原理,将脱位的骨端轻轻地通过关节囊破裂口返回原位,并结合理筋手法.理顺筋络,从而达到解剖复位。 手术复位的适应症:关节囊裂口与肌腱呈钮扣状,将脱位的骨端交锁住者;脱位并发骨折或韧带、肌腱断裂,复位后,还可能影响到日后关节不稳定者,脱位并发严重血管、神经损伤者;开放性脱位。 3.固定 复位后应将伤肢固定于功能位或关节稳定的位置,以减少出血,并有利于破裂的关节囊及邻近受伤的软组织修复,防止发生再脱位或形成习惯性脱位。 4.练功疗法 复位固定后,一切未固定的关节应开始作主动活动锻炼,受伤关节附近的肌肉也应作主动的收缩活动,以避免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并可增进气血运行,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并可配合适当按摩,避免粗暴的被动活动,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5.药物治疗 复位后,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脚止痛、可内服舒筋活络汤、肢伤一方、云南白药或跌打丸等,外敷消肿散、消瘀退肿膏或双柏散等;中、后期宜舒筋活络、强壮筋骨,可内服壮筋养血汤或补肾壮筋汤等,外贴跌打膏药,选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