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案.docx

发布:2021-08-21约3.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学生受空间想象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本课作为起始课,就是从介绍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始的。学生先整理关于地球的已有认知,再通过同学间的对比、讨论,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本单元后续的研究学习。这是一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开篇设计,也是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开篇设计。 由于宇宙空间观察的条件限制,我们常常通过模型与模拟实验进行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而科学家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时,也会把已知表达在模型上,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得出新知,再通过实践观察验证新知。本课也是通过制作模型帮助学生整理已掌握的知识,并希望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模型应用在后续的各个主题的研究中,从而获得新知。 动手制作各种类型的地球模型并展示、分享自己的模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难度较低,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动力,奠定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付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橡皮泥地球结构模型、抹油的小刀(防沾刀)、可以上色的泡沫球或塑料球等球体、笔头较宽的彩色笔、橙子、勺子、吸管、地球仪、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大表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1.出示课本20页的这幅插图,引导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地球。 2.教师引导: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等。我们也知道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年四季的变化等等。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和地球的运动有关系吗?地球又是怎样运动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二、聚焦 1.大家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地球的结构是怎样的?球形地球又是怎样用运动的?我们能做一个地球模型来表达所知道的地球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 2.板书课题。 三、探索 活动一:我所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1.教师引导: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呢?除了自己知道的地球知识之外,你们还对哪些地球知识感兴趣? 2.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自己已经知道的地球知识,并说一说自己感兴趣的地球知识,填写在课本21页“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记录表中。 3.全班交流,预设: “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记录表 我所知道的地球知识 我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地球的形状是球状的。 地球运动是围绕太阳转。 地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岁。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3颗行星。 目前地球上生活着70亿左右的人口。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地球上昼夜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 转动周期大约是多长时间? 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夏季白天的时间比冬季长? 活动二: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 教师引导: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者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的加以修正,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模型一:地球结构模型 1.大家还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地球结构的知识,大家还知道地球的结构吗? 2.出示课本22页地球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结构。 预设: 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的厚度约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2900千米,地核平均半径为3500千米。 3.提出模型制作要求: 下面请大家利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剖开并观察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 4.学生分小组利用三种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并且剖开地球结构模型,观察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进一步了解地球结构。 5.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制作观察地球结构模型,你知道了地球结构方面的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预设: 我知道在地球的结构中,地壳是最薄的一层。 地球的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是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而确定的。 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而高山、平原地区的地壳厚度可达60-7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