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22 读不完的大书(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docx
第7单元22读不完的大书(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读不完的大书》是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第7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围绕自然界的奥秘和生活中的趣事展开,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阅读的乐趣。教学内容包括:
1.学习课文《读不完的大书》,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词义。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5.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读不完的大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使其能够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读不完的大书》课文内容,以及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具体包括:
-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以及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
举例:通过讲解课文中“大自然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的比喻,使学生理解阅读可以不断发现新知识,增长见识。
-生字词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奥秘、渴望、神奇”等。
举例: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生字词,如用“神奇”造句:“大自然的景象真是神奇。”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对修辞手法的把握。具体包括: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通过自然现象所表达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阅读的热爱。
举例:通过讨论课文中作者描述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如通过分析“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故事”这句话,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知识的追求。
-修辞手法的把握:学生可能不熟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难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通过对比喻和拟人句子的分析,如“小溪唱着歌儿流向远方”,让学生理解拟人手法如何让非人物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时,讲解比喻手法的使用,如将“大自然”比作“大书”,使学生明白比喻的作用在于通过熟悉的事物来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电子版课文、生字词学习软件、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PPT课件、视频资料、实物展示、互动讨论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课文电子版和生字词学习资料,明确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生字词。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课文中的大自然如何被比作大书?”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比喻的深层含义。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和作业提交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课文和生字词,记录不理解的生字词和句子。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课文中作者对自然的描绘,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和教师共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述自然。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