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系统实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系统实验
§6.1 引 言
6.1.1实验目的
本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基于磁链U_I模型的DTC系统的工作性能。正如在第一章第二节中指出的那样,异步电机有三种磁链模型:U_I模型、I_N模型和U_N模型。当异步电机转速比较高时,采用U_I模型确定电机定子磁链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可以保证足够的精度。当电机转速比较低时,由磁链模型可看出,由于I1R1项的误差将使得定子磁链观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直接影响控制效果,
实验中速度调节器采用PI调节器(个别采用了比例调节器),控制周期为960μs,120μs,按照§5.3节中提出的方法确定控制算法。系统实验在一台三相笼型转子异步电动机上进行。该实验电机参数为:额定功率Pn=3KW,额定电压Un=380V,额定电流In=6.1A,额定频率fn=50Hz,极对数2P=2,Y型接法。定子电阻R1=1.44欧(U_I模型只需要知道定子电阻即可)。
6.1.2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控制程序在运行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这里设定采样周期为0.96ms)对转速或电流值进行采样,将采样值保存在片外RAM的某块存储区内。实验系统采用经三相调压器给主回路供电方式。调压器输出值回到零时,由上位机(PC机)发出读命令将这一批数据(长度由编程者自己指定,下面的数据通常是1024个采样值)读入缓冲区,上位机软件对其进行标度变换后,即可得到一批以安培(A)或者转/分为单位的数据,利用Original软件即可画出相应的曲线。在实验中, 直流侧电压为50~60V左右。实验结果曲线的横坐标通常为时间轴,单位为:毫秒。纵坐标通常代表电流或转速。电流的单位为:安培,速度的单位为:转/分。实验数据中的电流均为电机A相电流。
§6.2 实验结果分析
6.2.1 磁链轨迹曲线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维持定子磁链幅值恒定的前提下,通过调节定子磁链的旋转速度,进而调整滑差频率以控制转矩及转速。定子磁链幅值恒定是其前提。如果定子磁链建立不起来,电机将无法转动。论文[37]指出了这一点并给出了迅速建立定子磁链的开关策略。事实上,按照本文§2.3中给出的开关表,也能够快速建立定子磁链并维持磁链幅值恒定,使稳态时定子磁链幅值在空间的轨迹接近于圆形,图6-1证明了这一点。
图6-1 定子磁链给定为0.6韦伯时的稳态磁链轨迹
横轴:X/DIV=0.1韦伯 纵轴:Y/DIV=0.1韦伯
6.2.2 稳态速度曲线
当调节器采用比例调节时,由于静差的存在,实际转速总是小于给定值,当给定为700转/分时,实际转速在650转/分左右波动,如图6-2所示;采用PI调节器后,实际转速在给定值附近波动,但波动值较大,如图6-3所示。
图6-2 速度给定为700转/分,采用P调节器时的稳态速度曲线
纵轴:N/DIV=100rpm 横轴:TIME/DIV=100ms
图6-3 700转/分,采用PI调节器时的稳态速度曲线
纵轴:N/DIV=100rpm 横轴:TIME/DIV=100ms
图6-4是给定速度为200转/分时的稳态速度曲线,它证明了在比较低的转速下,U_I模型仍能对速度控制起作用。
图6-4 200转/分时的稳态速度曲线
纵轴:N/DIV=100rpm 横轴:TIME/DIV=100ms
6.2.3 稳态电流曲线
由图6-5所示,相电流接近正弦波,但存在较大的畸变。
图6-5 700转/分时的稳态电流曲线
纵轴:I/DIV=1A 横轴:TIME/DIV=100ms
6.2.4 速度及电流动态响应曲线
定子磁链给定为0.6韦伯,速度给定开始为550转/分,在空载情况下运行,进入稳态后将速度给定变为-550转/分,采用比例调节器,得到的速度,电流响应曲线如图6-6,6-7
图6-6 速度给定由550转/分变为-550转/分时的速度响应曲线
纵轴:N/DIV=100rpm 横轴:TIME/DIV=100ms
图6-7 速度给定由550转/分变为-550转/分时的电流响应曲线
纵轴:I/DIV=1A 横轴:TIME/DIV=100ms
§6.3 实验结论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磁链U_I模型的DTC系统,在维持定子磁链幅值恒定的前提下,通过施加电压矢量从而改变定子磁链的旋转速度,就能在一个较广的范围内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调节。
实验结果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无论系统工作在低速范围还是高速范围都有较大的稳态速度波动。作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