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荷塘月色》教案.pdf

发布:2025-03-04约6.5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画面美。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领悟其情调美,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并背诵课文4、5、6三段。

教学重点:

1、揣摩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评价作品

中的“我〃。

教学方法:

1、美点寻踪法:注重学生切身感受,由学生自品析文章美,教师归

纳学生的看法,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力求重点突出,繁简清楚。

2、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赏析课文的画面美;背诵课

文4—6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朱自清先生背影,父亲那臃肿而

蹒跚的背影所承载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沉积在我们心头;学习春,

我们被生机勃发,春意盎然的景色所陶醉;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

清》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计那淡雅朦胧心月,心荷。

板(书文题)

附: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

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

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学任教。1923年发表长诗?

消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

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

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

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

自清全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扫除字词障碍:

幽僻:幽深、僻静。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弥望:满眼。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一例:一律。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

姿〃。

碧:青翠欲滴的样子。大意:大概的轮廓

给以下词语加点字注音。

乘凉煤屑踱着点缀

颤抖霎时敛裾媛女

三、具体赏课文的美一一“画面美〃

1、解题引出:

由题目?荷塘月色?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它包含着两局

部的内容:荷塘和月色。大家速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这两景的段落。

第〔四、五自然段)。下面让我们先学习这两个段落。

2、讲授新课:

这两个段落作者分别为我们描绘了什么画面?1月下荷塘、荷塘月

1)分析第4段:

一篇抒情写景散文,既写景,又抒情,必须借助恰当得体的语言来

沟通。那么,作者在描写荷塘的时候,具体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描写这

些景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们首先欣赏这一段的朗读,一

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作者在描写荷塘的时候,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荷(叶、荷花、荷香、

荷波、池水分组讨论: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

法?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