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16-12-16约1.63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二、学生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三、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5、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6、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7、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8、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9、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四、学情分析及学法研究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感悟。2、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形象,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精当,更学会了如何去体味语言的方法,并在后面的学习环节中及时加以运用。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抓住景物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璀璨的明珠。六、教学时间安排:本单元可用11——13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3课时《美丽的小兴安岭》…………………………………………………3课时《香港,璀璨的明珠》………………………………………………1课时语文园地六………………………………………………………………4课时21 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二、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难点:感悟诗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四个生字“断、楚、孤、帆”。2、学习第一首古诗,能正确朗读、背诵、默写。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描述情景,引出诗文1、同学们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图中的景色?(指名说说图上的景象)2、说得不错,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一生喜欢云游四海,当他见到这番美景,激动不已,提笔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古诗,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的题目——《望天门山》。二、自学古诗,能读正确1、请大家打开课本84页,我们来自学这首古诗。自学古诗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1)把诗句读正确。 (2)借助注释、字典或图画尽可能读懂诗句的意思。(3)实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学)2、谁来为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读,简单评价)是不是全班都会读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