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播学高频考点(名词解释).docx

发布:2021-05-21约7.6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选择性心理(2021考过) 选择性心理是指受众有选择的接触的一种媒介,并且对一切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选择加强自己信念的信息而拒绝与固有观点相悖的信息。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层面。受众的选择性行为如同三个防卫圈,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 选择性注意是指受众一般会选择能够支撑其价值观的信息。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对信息的解读具有主动性,会根据个人心理和所处环境来对信息进行理解。选择性记忆是受众往往只记忆自己感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除了选择性的注意、理解、记忆,还有可能进行选择性的二次传播,如二次转发,并且在二次传播中内容也会进行主动加工。因此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要对受众心理进行研究,提供符合受众需求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选择性接触 这个概念由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最早提出的。选择性接触是指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活动之际,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和内容,而是更倾向于接触与自己的既有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和内容,而有意无意地回避那些与自己既有倾向相左的媒介或内容。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受众既有立场和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他们的改变。 选择性接触假说 “选择性接触假说”是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 1940 年的“伊里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该结论认为, 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选择性接触机制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的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出自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中,他认为人们接受信息时存在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注意也是选择性接触机制中一部分。 选择性注意指认识结构、社会类型和有意义的社会联系所产生的、与这些因素有关的媒介内容注意力的方式。从媒介选择上来讲,受众一般选择自己习以为常和喜爱的媒介。从传播内容上来讲,受众一般选择能够支持其信念和价值观的信息,以减轻认知上的不和谐。从传播形式上来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选择取向。 人自然地接受同自己已有观点或立场相一致的内容,接受对自己和所属群体有利的信息,排斥不相一致的内容,回避有害或不利的信息。受众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盘接受媒体传播的一切内容。 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理解是选择性心理的一个方面,是由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总要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同受众固有的认识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选择性理解是选择性定律的重心所在,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处理主要体现在选择性理解上。信息中包含的意义不是由传播者硬塞到受众手中的,而是由受众根据主观意愿自己从中发现的。即在对信息如何理解上主动权掌握在受众手中,而不是掌握在传播者手中。 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记忆是选择性心理的一个方面,是由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选择性记忆是受众在处理信息之际的选择性倾向之一,即受众在接触信息后,保留在记忆中的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需求、立场、态度或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内容,选择性记忆的倾向,在实验心理学中也得到了证明。它与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认知一样,都是制约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议程设置(2011年考过) 概述:1972 年麦克姆斯和肖提出“议程设置”理论。?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人们谈论的先后顺序,为公众提供议程。 内容:“议程设置”假说的着眼点是认知层面上的效果,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长期的 、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作用与局限:议程设置理论对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起了重要的作用, 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背后的过程控制问题, 对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到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新媒体影响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议程设置主体扩大化,设置公共议程之权不再被少数人所垄断;所设议题内容多样化;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议题方向调整随机化;预期的效果非确定化;议程设置双向互动化。 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诺依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有强大的效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