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乙酸乙酯制备实验报告[推荐五篇].docx
有机化学乙酸乙酯制备实验报告[推荐五篇]
第一篇:有机化学乙酸乙酯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五:
实验名称
乙酸乙酯制备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酯化反应原理,以及由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
(2)学会回流反应装置的搭制方法;
(3)复习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液体的洗涤、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反应式(或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冰醋酸和乙醇为原料,采用乙醇过量、利用浓硫酸的吸水作用使反应顺利迚行。
除生成乙酸乙酯的主反应外,还有生成乙醚等的副反应。
三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步骤流程装置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4.3mL冰醋酸、23.0mL95%乙醇,在摇动下慢慢加入7.5mL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加入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通入冷凝水,如图4-14-1-a。反应水浴上加热至沸,回流0.5h。
稍冷后改为简单蒸馏装置,如图4-14-1-b,加入几粒沸石,在水浴上加热蒸馏,直至丌再有馏出物为止,得粗乙酸乙酯。
首次蒸出的粗制品常夹杂有少量未作用的乙酸、乙醇以及副产物乙醚、亚硫酸等,洗涤干燥等操作就是为了除去这些杂质。洗涤
(1)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物中加入饱和碳酸钠(Na2CO3)水溶液,除去酸,此步要求比较缓慢,注意摇动不放气,随后放入分液漏斗中放出下面的水层,有机相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至丌变色(酸性呈红色)为止,也可用pH试纸检验。
放气是为了避免因产生CO2气体导致分液漏斗内压力过大。因为有以下反应产生:
CH3COOH+Na2CO3→CH3COONa+CO2↑+H2OH2SO4+Na2CO3→Na2SO4+CO2↑+H2O
(2)有机相再加10.0mL饱和食盐水(NaCl)洗涤,用以除去剩余的碳酸钠,否则不下步洗涤所用的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
注意:丌用水代替,以减少酯在其中的溶解度(每17份水溶解1份乙酸乙酯)。
(3)最后每次用10.0mL的氯化钙(CaCl2)洗涤两次,以除去残余的醇。干燥将酯层放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2~3g左右的无水K2CO3/MgSO4干燥(分别不水结合生成K2CO3·2H2O、MgSO4·7H2O而达到除水干燥之目的),塞上橡皮塞,放置30min,期间要求间歇振荡。蒸馏蒸馏装置如图4-14-1-c所示,实验前提前干燥。把干燥后的粗乙酸乙酯滤入50mL烧瓶中,水浴蒸馏,收集73~80℃的馏分。称量,通过折光率判断其纯度。
纯粹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的无色液体,沸点77.06℃,d2040.901,折光率20nD1.3727。理论产量:0.25mol,22g
五实验记录
实验日期时间步
骤现
象备注13:30
13:45
13:55
安装反应装置
圆底烧瓶中加入14.3ml冰醋酸、23ml
95%乙醇,在摇动中慢慢加入7.5ml浓硫酸
加入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水浴加热
所用试剂均为无色液体,混合后仍为无色,放热
14:50
沸腾回流0.5h,稍冷
烧瓶内液体无色
15:00
加入沸石,改为蒸馏装置,水浴加热蒸馏
15:10
液体沸腾,收集馏出液至无液体蒸出
15:25
停止加热,配制饱和Na2CO3、饱和氯化钠、饱和氯化钙溶液
烧瓶内剩余液体为无色,蒸出液体为无色透明有香味液体
15:30
向蒸出液体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用pH试纸检验上层有机层
有气泡冒出,液体分层,上下层均为无色透明液体,用试纸检验呈中性
15:45
转入分液漏斗分液,静置
上层:无色透明液体;
下层:无色透明液体
15:50
取上层,加入10ml饱和氯化钠洗涤
上层:无色透明液体;
下层:略显浑浊白色液体
16:00
取上层,加入10ml饱和氯化钙洗涤上层:无色透明液体;
下层:略显浑浊白色液体
16:10
16:15
16:45
17:05
17:25
取上层,加入10ml饱和氯化钙洗涤
取上层,转入干燥的锥形瓶,加入3g无水硫酸镁干燥30min
底物滤入50ml圆底烧瓶,加入沸石无色液体16:50安装好蒸馏装置,水浴加热
收集73~78℃馏分
停止蒸馏
上层:无色透明液体;
下层:无色透明液体
粗底物无色澄清透亮,MgSO4沉于锥形瓶底部
液体沸腾,70℃有液体馏出,体积很少,液体稍显浑浊,73℃开始换锥形瓶收集,长时间稳定于74~76℃,升至78℃后下降
烧瓶中液体很少
无色液体,有香味,锥形瓶
观察产物外观,称取质量
质量31.5g,共43.2g,产品质量为11.7g
六产率计算产率=
七讨论1.加料滴管和温度计必须插入反应混合液中,加料滴管的下端离瓶底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