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7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PAGE
PAGE4
考点规范练47文化的传承与爱护
一、选择题
1.汉朝除国办太学之外,还设立地方官学,即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特地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教材。这表明汉朝()
A.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B.教化规模发展
C.教化体制较完备
D.儒学教化较盛行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除国办太学之外……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特地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教材”,可知汉朝从中心到地方的教化体制较完备,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解除。
2.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官办译书局,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例,所翻译的自然科学类书籍占80%,社会科学类书籍仅占20%。翻译著作的差异性表明()
A.“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芽
B.洋务运动培育了大量翻译人才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D.侧重学习西方的好用性技术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例,所翻译的自然科学类书籍占80%”,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侧重学习西方的好用性科技,故选D项。
3.据记载,19世纪末欧美很多国家的高校教化不再像18世纪那样以培育法官、律师和医生等为主,而转向具有功利与好用价值的工科,并且工科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缘由是()
A.科学试验须要大量工科学问人才
B.适应新兴工业发展的须要
C.社会上人文学问的人才储备过剩
D.资本家限制了国家的高校教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末,其次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批新兴工业的产生,而这些新兴工业无论是从管理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须要大量驾驭工科学问的人才,从而推动了高校教化方向的转变,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解除。
4.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行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据此可知,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行得”到“多且易致如此”的缘由是()
A.造纸术的革新
B.活字印刷术的应用
C.手抄人数的增多
D.科举取士的须要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北宋时的毕昇独创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故B项正确,C项解除;题干材料与造纸术和科举制没有干脆关系,解除A、D两项。
5.在亚述巴尼拔王的藏书室里,堆满了刻有亚述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楔形文字泥版长达3米,宽2米多;最小的一块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该藏书室是古文明遗址中规模最宏大的图书馆
B.亚述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
C.当时世界上已经出现泥活字印刷技术
D.泥版文书的出现推动了印刷书的出现
答案:A
解析: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王建立图书馆,保藏约25000块泥版文书,几乎囊括了当时亚述的全部学问,该图书馆是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故选A项。
6.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1984年以后,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增长+教化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
A.提出了“双百”方针
B.筹建京师图书馆
C.复原了高考制度
D.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增长+教化增长)”,可知科技与教化的作用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故选D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09年,清政府起先筹建京师图书馆,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77年中国复原高考制度,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项。
7.长期以来,人们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污染和破坏了自然环境,也破坏和毁灭了历史遗留的文化成果。因此《爱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爱护中的重要原则是()
A.爱护自然环境
B.文化与自然协调一样
C.爱护世界文化遗产
D.爱护世界遗产,联合国责任重大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制定《爱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背景之一是人类对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遗迹的破坏,可见世界遗产爱护的重要原则是既要爱护自然环境,也要爱护历史文化,故选B项。
8.某地有一闻名的古建筑群,因不留意爱护,建筑物已遭极大损坏。当地政府确定将这一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进行了全面翻修,并加以扩建。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应具有的()
A.真实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