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化学(王金福)BB[11].ppt

发布:2017-06-06约6.84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 复制的延长 原核生物为pol Ⅲ 真核生物为DNA 聚合酶α和δ,其中α与随从链的合成有关,δ与领头链的合成有关 (一)复制延长的生化过程 原核生物复制延长的速度很快 真核生物复制有多个复制起点 (二)复制的半不连续性和冈崎片段 领头链是连续合成的,而随从链则是不连续合成 冈崎片段:冈崎用电子显微镜看到了DNA复制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连续片段,这些不连续片段只存在于NA复制叉上其中的一股。后来就把这些不连续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三 复制的终止 (一)原核生物复制终止及不连续片段连接 复制有终止点ter 领头链是不间断延长的,随从链是 生成一个个的冈崎片段,最后连接成一条完整的DNA链。 polⅠ 5′→ 3′外切酶活性水解引物 polⅠ聚合活性填补空隙 DNA连接酶连接缺口。 polⅠ (二)真核生物的端粒和端粒酶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 富含GC的重复序列 人:(TTAGGG)n 端粒酶:RNA--蛋白质复合物 既有模板,又有逆转录酶 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延长DNA单链,然后反折为双链, 爬行模式 端粒酶与生物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有关 第四节 DNA的损伤修复 突变-----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自发突变、人工诱变 一 突变的意义 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 只有基因型改变的突变 致死性的突变 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 二、引发突变的因素 诱变因素及突变类型 三、突变分子改变的类型 错配 (点突变) 一个碱基改变 缺失、插入和框移突变 片段插入或缺失 重排 较大片段重组或重排 四、 损伤的修复 损伤--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突变 光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SOS修复 (一)光修复 紫外光照射可使相邻的两个T 形成二聚体(T^T) 光修复酶可使二聚体解聚为单体状态,DNA完全恢复正常。光修复酶的激活需300-600μm波长的光。 (二)切除修复 参与的酶有 核酸内切酶,polⅠ, DNA连接酶 核酸内切酶识别损伤部位→切开核酸单链→外切酶切除损伤部位→聚合酶修复→连接酶连接 (三)重组修复 重组蛋白RecA,polⅠ,连接酶参与。损伤会保留下去 聚合酶在损伤部位跳过去,在下一个冈崎片段的起始位置或前导链的相应位置上重新合成引物和DNA链。这样,新链在损伤相对应处留下缺口。然后,完整的母链上相对应于损伤部位的正确核苷酸序列片段移到有缺口的新链上,而母链上的空缺则通过聚合来补上。损伤链的损伤并未除去,但在后代中已被稀释。 (四) SOS修复 DNA损伤面太大,复制难以继续。 复制的酶,修复的酶,重组蛋白RecA,调控蛋白LexA等组成一个庞大的调控网络。 特异性很低 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缺乏特异的核酸内切酶,紫外光照射后易患皮肤癌 1、SOS反应诱导的修复系统: (1)避免差错修复:应急反应诱导产生修复所需的酶和蛋白,增强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能力; (2)倾向差错修复:应急反应诱导产生缺乏校对功能的聚合酶,可在损伤部位进行复制,但带来高变异率。 2、诱导修复的机制: SOS反应是由RecA蛋白(在同源重组中也起重要作用)和LexA阻遏物相互作用引起的。 未诱导细胞:RecA蛋白不具有蛋白水解酶活力 由lexA基因编码的LexA蛋白成为许 多基因(包括修复基因、recA基因 及lexA基因本身等)的阻遏物 SOS反应:激活RecA蛋白的蛋白水解酶活力,对 LexA蛋白产生水解作用,由此解除了 许多基因的抑制,产生包括修复中关 键酶和蛋白质的产物。 SOS反应→(激活)RecA蛋白→(水解)LexA蛋白→(消除阻遏物LexA蛋白)产生关键酶或蛋白质。 第五节 逆转录现象和逆转录酶 RNA病毒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 逆转录活性 (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活性) RNaseH 活性 DNA聚合酶活性 (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活性) 本章要点 1、掌握生物学中心法则。 2、掌握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复制保真性依赖的机理。 3、掌握DNA点突变、缺失、插入、倒位的概念、损伤的修复方式。 4、掌握半保留复制,不连续复制的概念。 5、熟悉解链酶,拓扑异构酶 ,引物酶及DNA 连接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