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王金福)BB[0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Hb: * 5、凝胶过滤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通过凝胶过滤可以把蛋白质混合物按分子的大小分离开来。 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柱的速度并不直接取决于分子的质量,而是它的斯托克半径。 某种蛋白质如果与一理想的非水化球体具有相同的过柱速度,则认为这种蛋白质具有与此球体相同的半径,称蛋白质分子的斯托克半径。 测定方法: 首先侧得几种相对分子质量已知的蛋白质标准物的过柱速度,并以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与过柱速度作标准直线图,然后测出蛋白质样品的过柱速度,即可从标准直线图中确定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 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蛋白质颗粒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其迁移率决定于其所带的净电荷、分子大小和形状等。 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巯基乙醇,则蛋白质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而与原来所带的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SDS是一种有效变性剂,能破坏蛋白质分子中的氢键和疏水作用,而巯基乙醇能破坏二硫键,因此在二者作用下,单体蛋白质或亚基处于展开状态,SDS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体。 复合体的形成造成了2种结果: 1、不同蛋白质被阴离子SDS覆盖而具有相同密度的负电荷; 2、不同蛋白质单体分子由于SDS结合而具有统一的直径,但长度随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变化。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分子筛效应,使得电泳迁移率与多肽链分子量有如下关系: Log Mr = K1 – K2 (样品迁移距离 / 前沿迁移距离) 由于蛋白质分子上除了肽链两端有自由的α-NH2和α-COOH外,在侧链上还有很多解离基团(ε-NH2、γ-COOH、β-COOH、咪唑基、胍基(精氨酸)),在一定的pH条件下都能解离成带电基团,而使蛋白质带电。 二、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一定pH环境中,使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 H 2 O + P C O O - N H 2 H + O H _ P N H 3 + C O O - P N H 3 + C O O H H + O H - pH > pI pH < pI pH =pI 酸性氨基酸pI<7,碱性氨基酸pI >7。蛋白质pI与所含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有关,若蛋白质中碱性aa较多,其pI偏碱,如从雄性鱼类精子中提取的鱼精蛋白含Arg多,其pI 约为12 ; 若含酸性aa较多,则pI偏酸。 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导电性、粘度、渗透压最小。 蛋白质等电点性质为电泳分离的依据. 三、胶体性质 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这是因为蛋白质颗粒表面带有很多极性基团(亲水基团向外翻,疏水基团向内钻),在蛋白质颗粒外面形成一层水膜(水化层);同时,蛋白质颗粒在非等电点状态时带的相同电荷,使蛋白质颗粒间相互排斥,不致相互凝聚沉淀。 四、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如果使蛋白质成为胶体的稳定条件发生变化,就很容易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发生沉淀现象。 这种稳定条件变化方法有: (1)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破坏它的水膜或中和它的电荷。如无机盐(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中和电荷作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等,破坏水膜作用); (2)调节溶液的pH值,使达到蛋白质的等电点而失去电荷; (3)加热法(失去活性); (4)重金属盐(汞、银、铜盐等)、磷钨酸、三氯醋酸和生物碱等沉淀剂可使蛋白质沉淀(失去活性)。 五、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 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内部的非共价键断裂,天然构象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 蛋白质变性后一级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空间构象发生变化。 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变性蛋白质不一定都沉降,沉降出的蛋白质也不一定变性。 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强酸、强碱、尿素、重金属盐、乙醇、加热、紫外线、X线等。 复性:有的蛋白质变性后,将变性剂除掉,能恢复活性。 六、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Trp、Tyr在280nm处有特征吸收峰,可作蛋白质定量测定 七、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1)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 (2)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氨基酸无此反应,可用于检测蛋白质水解程度。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一、蛋白质的抽提原理与方法 原 理 大部分蛋白质均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溶液中,少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