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养成良数学学习习惯的评价实验与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评价实验与研究
(获得教育部“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数学学科课题组 一等奖)
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
一.实验目标:
(一). 我们的实验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把数学学习的过程变成促进学生自我素质提高的过程。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研究任务来完成。
1.建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2.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三个层次(常规性学习习惯,反思性学习习惯,运用数学语言的习惯)为抓手,促进形成与中、小学生年龄相匹配的数学学科学习能力。
(二).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三个层次概述如下:
1.培养学生常规性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数学方面的常规性学习习惯包括: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做课堂笔记及其整理;有效订正作业及考卷;归纳知识要点等等。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非认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有的是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解题中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特殊问题所包含的一般意义等的概括,导致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
因此,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加强正确的解题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习惯。
数学语言不同于自然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象化文字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数学的文字语言大致和日常语言相近,但专业性强,晦涩难懂,背景多变,较难领悟其主旨。符号语言是数学抽象概念的载体。其特点是抽象、简洁、概括,但学生极易混淆和产生歧解。图形语言,通常是用图形、图表来表示,其特点是直观形象,但局限性大,不够精确,学生往往会产生识图困难。而三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另外我们从多年教学实践及调查分析中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对题意理解不当、语言表述紊乱及语言间的转换困难上即数学阅读能力较差。因此,在重视教学阅读的前提下,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及具体的训练步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指出:“数学是许多概念组成的锁链。”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细胞,进行数学判断的依据,进行数学推理的基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思考,然后由教师运用准确、科学、清晰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述,进而形成数学概念。因此,数学教师运用数学语言概括与表述数学概念时要准确、恰当、合理地使用每个“字”、“词”。因为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都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
主要内容:
一、二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1.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是培养习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需依靠老师有意识的采取各种措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转换学生的兴奋中心,使学生在一定时间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具体内容:
1)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动作,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会耐心地倾听同学的发言,完整的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3)课堂上坚持集中精力,不贪玩,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2.快速正确操作学具的习惯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