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非遗”小传人(说课稿)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我是“非遗”小传人(说课稿)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我是“非遗”小传人》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兴趣,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识。
2.社会实践与探索: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人文素养与审美: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信息技术与生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增强信息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历史常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皮影戏等,但对非遗的深度了解和传承意识还有待提高。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传统文化和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较强,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学习风格上,既有独立学习者,也有喜欢团队合作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对非遗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了解;在实践活动中,可能遇到动手操作困难、团队合作中的沟通障碍等问题。此外,由于非遗知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可能在理解和记忆上存在困难。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非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运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非遗项目的介绍,让学生深入了解。
2.教学活动:设计“非遗文化之旅”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非遗传承人,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非遗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此外,组织“非遗知识竞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非遗图片、视频,增强直观感受;同时,引入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线搜索非遗相关信息,拓展学习渠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短片,如皮影戏、剪纸等,激发学生对非遗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为什么它对我们很重要?”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非遗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种类和重要性。
2.教学重点:讲解非遗的代表性项目及其文化内涵。
3.教学内容:
a.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点(5分钟)
b.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10分钟)
-皮影戏:介绍皮影戏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
-剪纸:讲解剪纸的艺术特点、制作方法和寓意。
-其他非遗项目:如泥塑、刺绣、古琴等。
4.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了解非遗。
三、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非遗的认识。
2.教学内容:
a.非遗知识问答(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b.非遗项目介绍(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介绍一个非遗项目,其他组评价。
四、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
a.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关于非遗的问题,教师解答。
b.教师提问:教师针对非遗项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教学内容:
a.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
b.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六、总结与拓展(用时5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拓展思维。
2.教学内容:
a.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非遗的重要性。
b.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身边的非遗项目,了解其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非遗文化纪录片:推荐观看与皮影戏、剪纸等非遗项目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非遗的魅力。
-非遗项目介绍书籍: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的背景和内涵。
-在线非遗博物馆:推荐访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