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染色体显带原理与技术 (2).ppt

发布:2025-02-08约1.3万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显带观察13、14、15、21和22号染色体的随体和随体柄为黑色。第59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60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61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T显带T显带是R显带的亚类,因为特异地着色在端粒而称为T显带。T带是R带的最深染部分,必须用特殊的高热处理染色体,然后用吉姆萨或与荧光联合染色。但使用得不多,所以在此只是作简单介绍。第62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实验原理端粒是维持染色体正常复制和上下代传递的三个基本功能单位之一。它的功能包括确保染色体末端的正常复制;防止断裂的DNA与染色体末端的重组。它们亦是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起始部位。每次细胞分裂,染色体丢失其末端的约100核苷酸,此变短的端粒可为细胞提供一有丝分裂的时钟。丢失的端粒序列可经端粒酶的作用逐个加回。T显带技术专门显示染色体端粒,可用于分析染色体端粒有无缺失、易位等畸变。T显带是R显带的亚类,因为特别地着色在端粒而称为T显带。T带是R带的最深染部分,必须用特殊的高热处理染色体,然后用吉姆萨或与荧光联合染色。第63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实验用品光学显微镜、恒温水浴箱、培养皿、1ml注射器、擦镜纸、小镊子、未染色的染色体标本片(片龄一周以内)、磷酸盐缓冲液(pH6.7)、吉姆萨染液(pH5.1)、吖啶橙染料。第64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实验方法

制片:常规外周血法制备的标本。把染色体玻片标本放在含吉姆萨的pH6.7磷酸盐缓冲液中,加热至87℃。染色:用吖啶橙染料染色,或者经同样热变性后用吉姆萨染液染色5分钟。镜检:用显微镜高倍目镜下检查显带标本,如染色体末端出现一定的带型,称端带型(T带),即为可取标本。第65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显带观察1、4、11和19号染色体短臂的末端显出绿色T带,以8、9、10和17号染色体长臂的端带最为鲜明,5、12、14、16、20、21和22号染色体末端也稍显绿色,3、6、18、X和Y染色体不显端带。热处理如持续15~25分钟。11号染色体长臂近侧段和19号染色体短臂近侧段,以及22号染色体长臂近侧段均显示典型的中间绿带。此法特别用于识别22号染色体的长臂。热处理30分钟或更长时间,就会出现R带型。第66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性染色质检测技术

X小体检测技术Y小体检测技术第67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X小体检测技术X小体:在间期细胞核中,由于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基本处于失活状态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深染的块状结构,称为X小体。X小体与X染色体的关系用人体的体细胞,如口腔上皮细胞或女性个体的阴道上皮细胞,通过特异的处理和染色,在显微镜下可发现部分细胞核膜的内缘有一块染色较深、大小为1μm左右的呈半月形的小块,即X小体。有些细胞中,X小体的位置不在核膜的内缘,那就不容易与其他的染色质块区别了,所以一般只用紧贴于核膜内缘的作为阳性。第68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根据有关实验查明一个分裂间期细胞核中仅有一条X染色体呈松散状态,参加细胞生理活动,另一条X染色体则仍保持异固缩的状态,所以染色较深而成为X小体。据此,正常男性个体不可能出现X小体;正常女性可能出现一个X小体。其X小体与X染色体的关系如下表,即X小体数目等于X染色体数目减1。第69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性染色体的类型性别X小体的数目XYXOXXXXYXXXXXXX男女女男女女001123第70页,共77页,星期六,2024年,5月口腔粘膜细胞X小体检测法1、漱口3次,然后以木质压舌板刮取口腔颊部粘膜细胞,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摇动分散细胞。2、用1000转/分离心10分钟,除去上清液,细胞沉淀物用3∶1的甲醇冰醋酸固定剂固定10分钟。3、再用1000转/分离心10分钟,除去上清夜,向细胞沉淀物中加入几滴新的3:1的甲醇冰醋酸固定剂制成细胞悬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