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备考浙江选考专用版讲义专题3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第一单元.docx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a
a
2.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
b
b
3.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a
b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b
c
考点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每前进一步,都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科学研究是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的重要手段。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如下:
(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3)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4)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5)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2.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eq\o\al(A,Z)X)eq\b\lc\{\rc\(\a\vs4\al\co1(原子核\b\lc\{\rc\(\a\vs4\al\co1(质子?Z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Z?个]\b\lc\\rc\(\a\vs4\al\co1(\f(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微粒之间的关系
(1)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质量数与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的关系
eq\f(原子质量?g?,m?\o\al(12,6)C?×\f(1,12))=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g·mol-1)≈质量数
5.表示原子结构的“两种方式”
(1)eq\o\al(A,Z)X着重描述原子核的结构。
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着重描述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例:
(二)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2.同位素的“六同三不同”
3.几种重要的核素
核素
eq\o\al(235,92)U
eq\o\al(14,6)C
eq\o\al(2,1)H
eq\o\al(3,1)H
eq\o\al(18,8)O
用途
核燃料
用于考古断代
制氢弹
示踪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规律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按照由里向外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排布规律
特别提醒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如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当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017·浙江11月选考,8A)
(2)eq\o\al(18,8)O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元素的一种核素(√)
(2017·浙江11月选考,11A)
(3)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2017·浙江11月选考,11B)
(4)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质子数都为1(√)
(2017·浙江4月选考,11B)
(5)S2-的结构示意图:(×)
(2016·浙江10月选考,7C)
(6)eq\o\al(14,6)C表示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
(2016·浙江10月选考,11A)
(7)eq\o\al(12,6)C和eq\o\al(14,6)C是同一种核素(×)
(2016·浙江4月选考,10A)
(8)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2016·浙江4月选考,10B)
(9)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015·浙江10月选考,7D)
(10)核素eq\o\al(2,1)H的中子数是0(×)
(2015·浙江10月选考,9A)
(11)12C和14C互为同位素(√)
(2015·浙江10月选考,9B)
(12)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2015·浙江10月选考,9C)
备考导向在学考中,对原子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考查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正误判断,原子组成的正误判断及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的正误判断等。
题组一原子模型的演变
1.(2017·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科学家及其提出学说与贡献的叙述不对应的是()
A.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B.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结构轨道模型
C.舍勒发现了氯气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答案B
解析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A项正确;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B项错误;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