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这里 第一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001].docx
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我的家在这里”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交流等方式,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环境、文化特色及居民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乡情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素养。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乡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关注社区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欲望。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认知。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锻炼。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尚需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生对此类课程具有较高的兴趣。然而,学生在参与社区调查、交流互动等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观察能力不足:学生对社区环境的观察不够细致,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2.分析能力有限:学生在面对调查结果时,难以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可能存在表达不清晰、逻辑性不强的问题。
4.团队协作能力不足: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能缺乏沟通与协作,影响活动效果。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和协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录音笔、照相机。
2.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平台。
3.信息化资源:社区图片、视频资料、网络地图。
4.教学手段:实地考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手工制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播放家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
2.提问:你们认为家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为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社区,去发现更多关于我们家乡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1.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讲解社区调查的基本步骤:观察、记录、分析、总结。
3.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构成,如居民区、商业区、文化区等。
4.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5.讲解调查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问卷、访谈等。
三、实践探究(用时20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社区区域进行实地考察。
2.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调查工具,保证调查质量。
3.学生记录调查结果,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4.各组分享调查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四、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完成一份简单的社区报告。
2.教师选取几份报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和讨论。
3.总结社区调查的关键点,如观察、记录、分析、总结。
五、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1.提问:通过今天的调查,你们对家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提问:在调查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3.提问:如何将社区调查的结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你们是社区管理者,会如何改善社区环境?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改善建议。
3.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行为与社区发展相结合?
七、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除了今天调查的社区,你们还想去哪里调查?
2.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调查地点和原因。
3.教师总结: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社会现象,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学时长: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社区环境改善案例:收集一些国内外社区环境改善的成功案例,如绿色社区、和谐社区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社区环境的变化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社区文化活动资料:收集社区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的资料,如文艺演出、节庆活动、传统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了解社区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社区历史资料:收集社区的历史照片、故事、传说等,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历史变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社区地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