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教(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5 负荆请罪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开火车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排演小话剧,训练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性格乃至精神品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一)
教师:
教学课件
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导课
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性格特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剧本是《负荆请罪》,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质疑: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请罪?最后的结果怎样?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读准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上卿 府邸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 宽容大度 负荆请罪
3.检查朗读课文。
(1)开火车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难读的地方指导学生多读几遍。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汇报。知道是廉颇向蔺相如请罪。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1.品读负荆请罪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负荆请罪”一词,让学生品读廉颇负荆请罪时廉颇和蔺相如的态度,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宽容大度”的精神品质。同时初步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1)那么,什么是负荆请罪?廉颇是怎样负荆请罪的呢?
①学生默读第二幕,边读边标出描写廉颇负荆请罪时语言、动作、神态的词。
②理解“负荆请罪”,结合标画的词语说说廉颇是怎样负荆请罪的。(图文结合)
③从这里你感受廉颇是怎样一个人?
引导学生抓住“跪下来”、“抽我一顿”、“实在对不住”、等词让学生感受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④想象廉颇负荆请罪的景象,练习感情朗读,读出廉颇的真诚。
(2)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①再次默读课文第二幕,标出描写蔺相如表现的句子。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引导学生抓住“连忙仍”、“伸手扶”、“快请起”等词语体会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③最后的结果怎样? 读读句子。 (和好如初)
④想象当时情景,练习感情朗读。
(3)指导学生完整的有感情朗读第二幕。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幕,不仅了解了廉颇是怎样请罪的,还感受到了廉颇、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这里作者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了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2.品读负荆请罪的原因。抓住韩勃和蔺相如的对话,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蔺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再次初步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1)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
①学生默读第一幕,思考: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会怎么样?”
③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④指导朗读文中的相关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