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书法字体演进象形文字-隶书.ppt

发布:2018-02-28约1.6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象形文字---隸書 文字是人類傳達感情、表達思想、紀錄語言的圖形符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了中國文字外,還有蘇美人、巴比倫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聖書文字和中美洲的瑪雅文字,這些文字造就了古文明的歷史成就。如今楔形文字、聖書文字、瑪雅文字已銷聲匿跡不再使用,且該地區現行之文字和這些古文字也沒有淵源關係,故中國文字應該算是現存最古老的文字。中國文字的主要發展歷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楔形文字 古埃及文字 甲骨文 馬雅文字 倉頡是中國神話的人物,相傳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發明者,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有虞舜、倉頡、項羽、顧炎武、李煜。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 世上萬物各有特徵,抓住特徵,畫出圖像,不就是字嗎? 是誰發明的? . 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國子監王懿榮得了大病,四處求醫找藥,無意中發現藥材中有一種刻了文字的龜甲,認為是很有價值的古物,於是便派人四處搜購,原來這些龜甲是河南安陽一帶農民拾獲後賣給中藥店的,後來經研究發現龜甲上的紋路應該就是古老的文字,這個發現轟動了學術界和文化界,從此,甲骨文受到許多學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視。 甲骨文是我們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中國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的文字,這些文字主要是用來卜斷吉凶的,占卜的過程先利用火燒灼龜甲,龜甲上便會出現裂痕,商代的人們便根據這裂痕卜斷吉凶,並將卜問的事情和結果紀錄刻在龜甲上,而這些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便稱為「甲骨文」。 猜猜看這個代表甚麼字 ? 馬 魚 龍 虎 鹿 鳥 龜 象 口 米 龜 雨 耳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 金文 在青銅器上鑄銘文的風氣,從商代後期開始流行,到周代達到高峰。先秦稱銅為金,所以後人把古代銅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於鐘和鼎在周代各種有銘文的銅器裡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稱金文為「鐘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一千二百多年。 和現代的鑄鐵產品一樣,青銅器的鑄造一般也要使用泥製模型,叫做「陶範」,金文是預先雕刻在陶範上再鑄出來的,也有少數則是銅器鑄好後直接刻上的,因為陶範質地鬆軟,雕刻比龜甲、獸骨更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繪圖性質更強,更為接近原始文字。 書同文 車同軌 嶧山刻石 大篆 小篆 李斯 秦始皇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秦始皇統一六國,秦相李斯,將秦地使用的文字,搜集起來加以整理,作為全國的標準文字,把過去的古文和籀文稱為「大篆」、把整理出來的文字稱為「小篆」 小篆的結構及特徵 ●粗細一致 ●字結構左右對稱 ●字體形狀窄長 李斯 泰山刻石 石鼓文 清 吳讓之 .隸書 小篆雖然是較整齊的長方形,結構由均勻圓轉的線條組成,但是書寫起來相當不方便,且字形繁複,由於種種缺點,故在民間很快地出現了一種新字體,將小篆的端莊工整、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帶方折的,這種字體據說當時在下層小官吏、工匠、奴隸中較為流行,所以稱為「隸書」。 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漢代以後,小篆成為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文的古字體。 隸書的形成使文字從隨物體形狀描畫的字符,變成由一些平直筆劃所組成的簡單字符,這種改變大大地提高了書寫的速度。中國文字由小篆轉變為隸書,叫做「隸變」,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結束了古文字的階段,使中國文字進入更為定型的階段,隸變之後的文字,接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識了。 清 金農 史晨碑 曹全碑 隸書的特點: 一、字型扁闊。 二、結構簡單,筆 劃平直。 三、橫畫長,直畫 短 四、有波磔。 (一波三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