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角形特性教案修改.doc

发布:2017-06-22约9.9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竹溪县实验小学 李萍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一套、三角板、小棒若干、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流程】 一、摸一摸,画一画,说一说(初步感知三角形) 1、从平面图形中摸三角形 2、在练习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观察三角形,同桌之间说说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2、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为什么?(课堂练习纸) 3、三角形定义(重点理解“围成”) 4、三角形命名(为了表达的方便,我们能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例如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命名为三角形ABC,记作△ABC)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三角形?学生举例 2、为什么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如此广泛? 3、动手拉一拉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易变性) 4、为什么三角形比四边形稳定呢?(学生分小组用长度一样的小棒围三角形和四边形,得出用长度一样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形状和大小一样,而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确定) 四、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故事引入三角形的三条高 2、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尝试画高,教师巡回指导交流 4、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边纠错,边交流三角形高的画法 5、小结高的画法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从数学和生活的角度欣赏三角形的美。 板书设计 ABC A B C 特征:3个顶点 3条边 3个角 3条高 定义:3条线段 围成(首尾相连) BCAB BC A B AC C AB 顶点 垂直线段(高) 对边(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