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程名称《诗经》研究.doc

发布:2018-08-30约1.7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名称:《诗经》研究 课程编码:7000201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诗经〉研究》 Study on Shi Jing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诗经》和鉴赏《诗经》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诗经》的主要内容;能够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诗经》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从介绍《诗经》的基本概念及《诗经》研究的基本知识入手,对各个时《诗经》研究的历史状况均予以评述,还重点地选取了《诗经》中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加以解析,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这一文学经典。 教学基本内容 《诗经》的概貌、编订、历代流传状况概述 《诗经》的分类、主要内容及思想意义 周民族史诗 农事诗 燕飨诗 征役诗 怨刺诗 婚恋诗 《诗经》的文化精神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2、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对《诗经》相关知识点及作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阅读《诗经》名篇,掌握其基本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并要求以书面形式独立完成一至二篇作品的欣赏。 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部分内容的深化,能让对《诗经》感兴趣的同学更加深入、系统地理解《诗经》,它与文学史的课程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和各篇章(节)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授课时数 第一讲 《诗经》的概貌、编订 3 第二讲《诗经》历代流传状况概述 3 第三讲 《诗经》的分类、主要内容及思想意义 2 第四讲 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等作品讲读 2 第五讲 农事诗——《七月》讲读 2 第六讲 燕飨诗——《鹿鸣》、《彤弓》等讲读 2 第七讲 征役诗——《小雅·六月》、《秦风·无衣》《小雅·采薇》、《王风·君子于役》等讲读 2 第八讲 怨刺诗——《小雅》之《节南山》、《十月之交》、《正月》、《雨无正》等讲读 2 第九讲 婚恋诗(一)——《郑风·出其东门》、《郑风·溱洧》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等讲读 2 第十讲 婚恋诗(二)——《王风·采葛》、《郑风·子衿》、《周南·汉广》《秦风·蒹葭》等讲读 2 第十一讲 婚恋诗(三)——《卫风·硕人》、《鄘风·君子偕老》、《周南·桃夭》等讲读 2 第十二讲 弃妇诗——《卫风·氓》、《邶风·谷风》、《小雅·谷风》等讲读 2 第十三讲《诗经》的文化精神 2 第十四讲 《诗经》的艺术成就 2 第十五讲 《诗经》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2 合计(节) 32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全部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其他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课件等配合讲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本课程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余冠英选注《诗经选》为教材,另外还有数种文学史教材可作为参考资料: 朱 熹《诗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方玉润《诗经原始》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姚际恒《诗经通论》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 朱自清《诗言志辨》 开明书店 1947年版 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 1979年版 高 亨《诗经今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赵浩如《诗经选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 七、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将以期末论文的形式作为考核方法。成绩评定采取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查成绩(70%)相结合的方法。 八、其它问题的说明 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在教学中积极引进最新的学术成果,充实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纲撰写人: 史礼心 大纲审阅人: 王德岩 系负责人: 王德岩 学院负责人: 秦志勇 制定(修订)日期: 2008年6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