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式校本课程方案.doc

发布:2017-03-20约5.41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万柏林区第十一中学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真正把万柏林区教育局的精神落到实处,依据我校处于城矿村结合部,学生多数为弱势群体子女的实际,为了实现“培养幸福感、追求幸福感、实现幸福感”的“幸福文化”建设,实现师生共创共建幸福校园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 2.为适应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生存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5.我校处于城矿村结合部,学生多数为弱势群体子女,幸福感不强,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较弱;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不容易适应迅速变革的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 二、奋斗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组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副组长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 长:马正、赵天才 副组长:徐鹏伟、孙志春、刘晓兰 成 员:张瑞丽、宁春苗、孙凌云、要慧英、贾尚贤、常大力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中层以上领导带头,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中层以上领导职责:做好政策物质人员等的支持、协助、指导,并积极主动上示范课。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