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方法PPT.ppt

发布:2018-02-08约3.01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二、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认识;教学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以数学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互动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形成的必要逻辑条件 1、有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由教师引起,如课题的揭示、活动的组织等) 2、有学生所学内容的呈示 (逻辑顺序、时间顺序) 3、有易于学生觉知的方式。 (即选择的学习材料应以儿童容易接受而且为儿童所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案例:10的认识;1、引入 (1)回忆已经认识的几个数。 (2)引出10(多媒体显示:0—9这10个活泼可爱的数娃) 比一比,这几个数谁最大?谁最小?电脑讲话并动态显示:数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两个合在一起比她大。”这时1和0并排站在一起。9看到这儿,低下了头。 2、出示课题 在我们已经认识过的数以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数(板书:10)。你认识吗?像认识9一样,你想学习哪些知识呢?;二、组织探究;2、数序和数的大小的比较(数—观察—说—画) (1)从学具盒里数出任意10个图形(指名在实物投影处演示) (2)多媒体演示有刻度的直尺,观察讨论:从0到10有几个格子?与9相邻的是哪两个数?从0—10,再从10—0读数,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读的。 (3)画小棒表示9和10,在○里添上“<”和“>”,再说一说为什么? 9○10 10○9;3、教学10的组成(分—想—观察—游戏) (1)每四人一组,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想一想有几种分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2)讨论:从这五种分法中,你有什么发现?看到每一组你还有什么想法? (3)课中一分钟游戏,师生拍手组成10。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三)儿童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与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教师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矛盾;(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速度、方法) 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述与学生真正理解(水平)的矛盾。(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层次性、感染性) 儿童掌握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存在矛盾。 (儿童往往通知顺应的方式掌握新知识。这种矛盾表现出以下几个性质:有序性、直觉性、延时性) ;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2、小学数学教学原则(热点);;(2)“数学化”原则;(3)“再创造”原则;第三节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类型;2、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认识”的教学中设计一个对“平年、闰年的来历和判断方法”的讲解: 地球绕太阳一周不是刚好365天,而是多了5小时48分46秒,这个时间大约是6小时。若按一天算还差18小时,差太多了;如果不算,一年大约多6小时,每4年大约多出1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闰年;没有加这一天的年份是365天,叫平年。 为方便记忆,人们规定:公历年份恰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若是为整百数的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不是闰年,2000年才是闰年。;讲解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 —— 导入—— 讲解 —— 结束 教材、教参的搜集 直观型 声调、语速 实现学生 教具的选择 问题型 动作、表情变化 思维模式 教师的心理准备 趣味型 教学手段的运用 的转换和深化 穿插问题 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 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注意从具体到抽象; 注意启发式讲解和有意义的接受。 ;(2)练习法 练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掌握基础知识与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