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郭圣荣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材料。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是分子量很高的一类化合物。常用高分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 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使用时间较长,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比较稳定,但材料性能已接近极限,难以提高; 高分子材料使用时间短,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目前为止,将来未必),但易于加工,性能可提高和改善。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高性能化 为满足航天和航空、电子信息、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等领域的需要,要求材料具有高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候性、耐久性、耐腐蚀性。 高功能化 如光学功能,物质输送和分离功能,催化功能,生物功能和力学功能等。 复合化 博采众长的复合材料代表了材料的发展方向。高分子材料是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最主要的基体。 精细化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要求材料高纯化,超净化,精细化,功能化。如有机导体和超导体,有机与高分子非线性材料,有机铁磁体,有机半导体,光导体等。 智能化 智能材料是使材料本身带有生物具有的高级功能,如预知预告性,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我增殖,认识识别能力,刺激反应性,环境应答性等 药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指在药物制剂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药品包装用高分子材料亦可归于此列。 药用辅料 在药物制剂中经过合理的安全评价的不包括生理有效成分或前体的组分。广义上指将药理活性物质制备成药剂的各种添加剂,若为高分子则称为药用高分子辅料。 药用辅料的作用 在药剂制备过程中有利于成品的加工;加强药剂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或病人的顺应性;有助于从外观鉴别药剂;增强药剂在贮藏或应用时的安全和有效。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用于片剂和一般固体制剂 作为粘合剂,稀释剂,崩解剂,润滑剂,包衣材料等 作为缓、控释材料 如用作扩散控释材料,溶解、溶蚀或生物降解基水凝胶材料,高分子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等 用于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作为增稠剂,助悬剂,胶凝剂,乳化剂,分散剂等 用作生物粘附性材料 用作新型给药装置的组件 用作药品包装材料 高分子及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中叶,高分子得到应用 1839年,美国人Goodyear发明天然橡胶的硫化; 1855年,英国人Parks用硝化纤维素和樟脑制赛璐珞塑料 1920年德国科学家 staudinger提出高分子的长链结构,形成高分子的概念 ,高分子化学渐渐萌生和发展 高分子化学,研究高分子的合成及化学反应 开发出尼龙66,氯丁橡胶、丁苯橡胶、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20世纪40-50年代, 形成高分子物理;继而形成高分子工程。 高分子物理,研究高分子结构,性能与高分子的热运动 高分子工程,研究高分子成型加工及聚合反应工程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程组成高分子科学的基本内涵,形成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科。 值得一提的人物:Staudinger(德国), Ziegler(德国), Natta(意大利), Flory(美国), de Gennes(法国), Heeger(美国), Macdiarmid(美国), 白川英树(日本) 中国高分子研究回顾 1951年唐敖庆在中国化学会志上发表关于橡胶分子尺寸计算的我国第一篇高分子科学论文; 王葆仁于1952年在上海有机所建立有机玻璃和尼龙6的研究小组; 冯新德于19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开设高分子化学专业并开展相关研究; 何炳林先生于1950年代中期在南开大学开展离子交换树脂研究; 钱人元于1952年建立高分子物理化学研究组; 钱保功在1950年代初开始高聚物粘弹性及高分子辐射化学研究; 徐僖于1950年代初在四川大学开设塑料工程专业并开展塑料加工成型研究。 1950年代,高分子化学发展起来; 1960年代,高分子物理发展起来; 1980年代,高分子工程发展起来。 自1980年代起,高分子科学成为化学领域最有活力的学科。 填补科学空白,追踪、仿效国外科学前沿的研究工作;研究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