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pdf
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
康,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
水平尚不理想,存在哮喘共患病是导致哮喘控制不佳的因素之一。为提高
我国儿科医师对哮喘共患病的认知度,规范哮喘临床诊疗中相关共患病的
综合评估、诊断和治疗,现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
诊治专家共识》,本共识涵盖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声带功能障碍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焦虑和抑郁、胃食管反
流病和咽喉反流、肥胖、食物过敏等非呼吸系统疾病,也涉及变应性支气
管肺曲霉病、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和鉴别。以期为儿童哮喘共
患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进而提高我国儿童哮喘总体控
制水平。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共患病;诊断;治疗;儿童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30年
来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我国
内成人哮喘问卷调查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现患率已达4.2?]。
据此推测,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可能高于2010年的水平。哮喘的
管理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的有效控制,但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
水平尚不理想,调查结果显示,20??城市哮喘患儿未达到良好控制[3],
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儿童哮喘的未控制率可能更高。
导致哮喘控制不佳的相关因素复杂多样,包括临床医师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参差不齐、患儿及家长教育不足、用药依从性差、未有效回避过敏原等诱
发因素、存在哮喘共患病等。在儿童哮喘尤其是难治性或重症哮喘的临床
诊疗中,共患病的评估和合理治疗是有效控制哮喘的关键之一。
本专家共识涉及的哮喘共患病主要是指在哮喘人群中其患病率通常高于
健康人群且可影响哮喘的表型、治疗反应、控制水平或严重程度的疾病。
哮喘共患病分为呼吸系统共患病和非呼吸系统共患病。呼吸系统共患病包
等[4-6]。
随着现代医学对免疫系统认识的深入,2型免疫应答及2型炎症反应(简
称2型炎症)机制被不断深入挖掘,由于2型炎症共同的内在机制,导致
患者常合并多种2型炎症性疾病,涉及呼吸(如哮喘、AR)、消化(如FA)、
哮喘共患病存在的真正原因。哮喘患儿可同时患有1种甚至多种共患病,
共患病可加重哮喘症状、增加急性发作率、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不良预后
和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导致哮喘控制不佳。为提高我国儿科医师对哮喘共
患病的认知度,规范哮喘临床诊疗中相关共患病的综合评估、诊断和治疗,
现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支气管哮喘共患病诊治专家共识》,以期提
高我国儿童哮喘总体控制水平。
1、AR-RS-NP篇
1.1AR的定义及流行病学情况AR是鼻黏膜接触吸入性过敏原后由IgE
表现为常年性或每年固定时间(季节性)出现的阵发性打喷嚏、鼻痒、鼻
性皱褶、唇上摩擦痕等特殊体征[7]。AR可共患哮喘、变应性结膜炎、AD
等疾病[8]。
近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儿童AR患病率约为18.46且在不同地区
差异明显[9]。AR常与哮喘共患,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R患者中
约40?并哮喘,而在确诊哮喘的儿童患者中,85??95?时罹患AR。如
此高的共患率,直观体现出了这两种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
1.2RS、NP的定义及流行病学情况RS是鼻腔及鼻窦黏膜的炎症,根据
儿童患病率为1??1]。由于儿童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的特点,血液循环
及导血管较丰富,较成人更易引发各种眶并发症[12]和颅内并发症[11]。
NP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于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以鼻阻
塞或鼻分泌物增多为常见表现,伴面部疼痛或肿胀感,嗅觉减退或丧失。
作为CRS的一种临床表型,一般来说,伴有NP的CRS患者临床症状更重
岁,儿童发病率较低,男性多发,男女比为(2~4):1。近期研究指出,
为主型[14]。不同细胞表型的NP之间预后差异巨大,其中EOS为主型预
后最差,术后复发率接近100?3]。
CRSwNP)患者以2型免疫炎症标志为特征,通常病情严重且反复发作。哮
喘是RS常见的共患病,并有相似的病理生理。CRSwNP伴哮喘的特点是组
状更严重,生活质量更差,药物和手术治疗难度更大。伴有NP的哮喘也
更难以控制,更容易加重,气道阻塞增加,嗜酸性炎症更广泛。阿司匹林
并AERD的患者是病情最严重、治疗最困难的NP患者。
1.3AR及RS与哮喘的相互影响鼻腔作为呼吸道的门户,直接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