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类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 史 人 类 学 第一讲、人类学总论 一、人类学的兴起 学问的兴盛,大都由于时势的需要与机会的的便利;机会不顺,学也难成, 需要一生,应者四起;虽有少数例外的学者,也不能与时势抗衡。像人类学 这种学问发源何尝不早,然终迟至近世方才成为一种学科。这也不过是由于 时世不要求,机会又不方便的缘故。号称“历史之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 (Herodotus)在其九卷的大著中有一半是人类学的材料。罗马诗人卢克莱修 (Lucertius)在其哲学诗中讨论了人类起源文化发生问题,与现代人类学目的正相同。我国《山海经》中人类学的材料也很多。但这种学问对于古代的一般人还无是十分重大的关系,非他们所急于知晓,只不过当作一种趣谈而已;有一二个人研究也因时机未到,无别种科学做根底,又难得与异民族接触的机会,游谈无根,荒唐不经,终难成为科学 近代因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学上的“大发现时代”开始,世界交通大为繁盛,各民族间接触的机会甚多,种族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于是先进民族希望知晓异民族的状况——特别是野蛮民族的状况——以为应付。经过无数次调查探险的结果,发现世界上种族的复杂与风俗的歧义;东方的与西方的不同,野蛮的与文明更相异。对于这种现象自然生出二类问题: (1)这些种族究竟要怎么样解释?他们同是“人”,为什么有不同的形状?“人”究竟是什么东西?“人”的起源是怎么样的? (2)各民族的文化为什么不同?是否由于心理因素——知、情、意——根本上有差异?野蛮民族的的奇怪风俗与简陋的生活如何解释?文化有高下的差异,是否文化有变动——进化?退化?文化若是进化的,文明人的祖先是否也是野蛮人?文明人的祖先的状况究竟怎样的? 这些问题很能影响于实际的种族关系以及现代化的进退,因此很被近代人所注意而欲求其解答,于是人类学的研究遂应运而兴。 19世纪以来的大学者如达尔文(Darwin)、斯宾塞(Spencer)、赫胥黎(T.H.Huxley)、拉策尔(Ratzel)、普里查德(Prichard)、泰勒(E.B.Tylor)、博厄斯(F.boas)等都尽力于此,各自提出了重要的学说,于是人类学遂确立成为一种科学。进来学问界发生了两种扩张趋势:其一是竖的扩张,不以有史时代的几千年为限,更欲上溯到荒古的原始时代;又一扩张是横的扩张,不以一地域一民族未限,而欲综括全人类。人类的性质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也有人说这两种扩张趋势便是受人类学的影响。总之,人类学是极适合现代需要的趋势与需要,无怪它勃然兴起,为学界放一异彩。 二、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对象 人类学的英文作Anthropology,此外西洋诸国文都与此相同,只语尾稍有变换。这字来源是希腊文Anthropos+logos,上一字是“人”,下一字有学问科学的意思;合言之便是指研究人的科学。 人类学的定义通常都作“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这个定义原是正确的,但因太简单,容易使人发生误会,而以为人类学的范围广袤无垠,凡属于人的事情都在研究之列。有很多种科学都是在谈论人和人事的,如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历史、政治、社会、经济等学科都是;照上面的讲,岂非将人类学当作这些学科的总称,而它本身反而没有独立的地位,反而不能成为一种科学了吗? 概念的泛化容易引起误会,故人类家相处了较为详细的定义。但他们的定义很不相同。旧派的人类学都把人类学当作专门研究人类躯体的科学,因为那时人类学范围极其狭窄,只可以算作动物学的附庸,还不配做一种独立的科学。托皮那(Topinard)在1876年著的《人类学》书中所言:“人类学是博物学的一分科,为研究人及人种的学问”,随着人类学范围逐渐扩大,性质大为改变,人类学的地位竟由附庸而蔚为大国,这些定义自然适应不用了,新派的定义,于是代之而兴。 有代表性的新派人类学的定义: 1、美国人类学大家威斯勒(Clark Wissler)说:“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包括所有把人当作社会动物(Social animal)而加以讨论的问题。”在别一问中说:“人类学是一群探索人类起源而生的问题之总称。”又说:“我们可以制定人类学的定义‘人类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man),或是一种科学;努力于历史所不及的地方,期于重新发现人类的起源,及其在洪荒之世即所谓‘史前时代’(prehistoric era)之繁变的境遇(varying fortune)。” 2、英国人类学家马雷特(R.R.Marett)说:“人类学是沉浸与演进的观念之全部人类史,以在演进中的人类学为主题,研究在某时代某地方的人类,肉体与灵魂二方面都加以研究。” 3、伦敦大学的人类学专家马林诺斯基(Bronislow Malinowsk)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