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专题复习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O2、CO2和H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检验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复习导入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PPT播放4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图片,让学生猜测可能是制取哪种气体的实验装置。
看图猜测
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学生熟悉的实验操作图片引入复习课,马上将学生带入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的氛围。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择、如何检验、验满及注意事项等。
【教师总结】
PPT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点
药品:稀盐酸和大理石
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实验装置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步骤:查、装、收、验(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
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方在瓶口,
若木条熄灭则满。
7.注意事项。
思考回忆
写出化学方程式
回忆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
通过熟悉简单问题的回忆,让学生重新拾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比不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让学生学会气密性检查的一般思路及方法。 【规律应用】
课堂练习1、2 思考并完成课堂练习1、2 学以致用
巩固知识 【教师引导】
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检验方法、验满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教师总结】
PPT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点(强调重点)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实验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上
排空气法
实验步骤: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 (装入药品、塞一团棉花)
定(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点(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
收集)
移(先移出导管)
熄(再熄灭酒精灯)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
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注意事项:
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写出化学方程式
回答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棉花的作用?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不能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为什么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回忆检验及验满的方法
通过幻灯片的展示帮助学生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并加深记忆和理解,为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回答巩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以及加深对注意事项的理解 【规律应用】
课堂练习3、4、5 完成课堂练习 知识点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效果更好。 【提出问题】
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有几种类型?如何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教师总结】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
①反应物状态
② 反应条件
常见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类型:
①固体反应物(加热)——固固加热型
②固液反应物(不加热)——固液不加热型 思考、回顾并回答问题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有两种: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 通过问题思考的方式让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发生装置的选择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 【提出问题】
气体的收集装置有几种类型?根据什么原则选择有关装置?
【教师总结】
装置类型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示意图
气体性质
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实例
O2、H2
O2、CO2
H2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注意把“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大多数学生掌握了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思路。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对于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没有记熟。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