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名师教案.doc
PAGE7/NUMPAGES8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古代的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学生已有兴趣的基础上,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自己讲故事,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引导,认识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教材分析
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两个子目内容呈并列关系,集中反映了清朝文化繁荣。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为基础的。学习清朝前期文学艺术,首先要了解清朝前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红楼梦》的作者、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的基本史实;
目标2:通过学习《红楼梦》和京剧的内容,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并探究清朝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重点)
五、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视频:昆曲《牡丹亭》选段
同学们看完这段昆曲有何感受?昆曲是何时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红楼梦》的作者、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任务单,任务一,《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结合视频,说说你了解的红楼梦;分析归纳出清朝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
2.阅读教材,梳理昆曲的演变过程,并说出昆曲的特点及代表作。
3.阅读教材,说出京剧是怎样产生的?
PPT出示问题:1.结合视频,说说你了解的红楼梦;
播放课件素材—视频:《红楼梦》
学生回答。教师从《红楼梦》的内容、艺术特色、地位、影响方面去讲述。
内容: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高鹗整理
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艺术特色:
毛泽东:《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
毛泽东: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从中可看出,《红楼梦》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拓展:“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12个最优秀的女子。元春、贾探春、妙玉、薛宝钗、贾迎春、贾惜春、林黛玉、李纨、秦可卿、贾巧姐、王熙凤、史湘云。
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作者以12个女子这样的拟人手法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是《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影响:
国内:红学。《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人们对它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并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据李放《八旗画录注》说“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如果说,那还是句戏语,其后近百年来,《红楼梦》的评论、研究日益发展、兴盛,确乎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