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课件:银行预算管理的理论与实践.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银行预算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市农村信用社第1页,共68页。一、中外银行预算管理的比较二、预算管理的几种主要选择三、商业银行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四、商业银行常用预算的编制五、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的创新第2页,共68页。一、中外银行预算管理的比较(一)预算管理定位的比较(二)预算管理目标的比较(三)预算管理体系的比较(四)预算管理程序的比较第3页,共68页。(一)预算管理定位的比较1、战略管理说2、目标管理说3、资源配置说4、财务工具说5、执行工具说第4页,共68页。(二)预算管理目标的比较1、是谋求“三性”效用,还是在谋求“三性”效用的同时更看重精神效用2、是谋求利润最大化,还是股东财富最大化3、是直指利润价值,还是直指经营难点第5页,共68页。(三)预算管理程序比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结合第6页,共68页。二、预算管理的几种主要选择 (一)以资产负债为主的预算管理(二)以成本管理为主的预算管理(三)以利润管理为主的预算管理 (四)以价值管理为主的预算管理第7页,共68页。(一)以资产负债为主的预算管理1、信贷收支预算在中国商业银行最有历史渊源预算形式之一。在现有的国有银行尚未转体之前,中国各专业银行普遍实行两种预算并行的模式:即对外资金实行信贷收支预算,对内资金实行财务收支预算。信贷收支预算的基本内容主要限于各项存款的增量计划和各项贷款的增量计划。 第8页,共68页。2、资产负债规模预算资产负债规模预算仍以存款增量、贷款增量的计划为主要内容,同时增加了拆入与拆出资金、同业存放与存放同业、发行债券与各种投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等计划内容。 3、资产负债比例预算资产负债比例预算,即根据国家金融管理当局规定的各项资产负债比例所做的预算,它是资产负债规模预算的一大进步。标志银行业由明显的单一的以外延为主的经营模式,开始关注和探索内涵发展,关注和探索运用比例进行经营自律。资产负债比例预算的基本依据和内容包括: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单个贷款比例、贷款质量指标等。 第9页,共68页。4、资产负债缺口预算(1)资产负债流动性缺口预算。所谓资产负债流动性缺口预算,就是根据预期的存贷款增长水平,预计一定时期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流动性差额,并设计把差额控制在合理水平的业务预算。进行资产负债流动性缺口预算,必须重新划分资产和负债。重新划分后的资产为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重新划分后的负债为易变性负债和稳定性负债,据此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差额,这个差额就是流动性缺口。差额的顺差越大,流动性越强,反之亦反。第10页,共68页。(2)资产负债利差预算。严格说,资产负债利差预算应当是独立于资产负债缺口预算之外的一种业务预算。它是以控制存款利息与贷款利息缺口为目标的一种业务预算。商业银行控制存贷利差的手段主要有三:一是通过期限结构控制利差;二是通过利率结构控制利差;三是通过慎重确定风险与收益的互换控制利差。资产负债利差预算需要在对利差做出预算安排的同时,对期限结构、利率结构、风险配比做出预算安排,即谨慎平衡三个手段的关系、谨慎平衡每一阶段内部的结构关系。利差控制目标通常有两个,一是绝对值目标。二是相对值目标。 第11页,共68页。5、资产负债平衡表预算西方商业银行主要的预算形式之一。其基本特点是以资产负债平衡表为依据,对资产负债平衡表的主要项目逐一做出预测、预计。6、资产负债综合预算资产负债综合预算是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有成本、效益、风险约束的预算,是最典型的综合经营预算模式之一。第12页,共68页。(二)以成本管理为主的预算管理商业银行以成本管理为主的预算管理是指对成本全方位、全过程、全产品、全员的控制和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主的预算管理有两种模式:以成本为主导的财务预算,以成本为主导的经营综合预算。第13页,共68页。1、以成本为主导的财务预算以成本为主导的财务预算至少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只就财务收支做出计划,不涉及其他;二是以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和手段。至于如何体现以成本控制为主,一般有两种方法:①界定收与支的预算性质。限定成本计划为指令计划,不得突破;限定收益计划为指导计划。②不界定收与支的预算性质但从范围上严支松收。即:对收入项目只做出项目大类的收益约束(即粗线条的)。对支出项目则逐项做出计划约束(即明细化的)。 第14页,共68页。2、以成本为主导的综合预算以成本控制为主导的综合预算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对银行业务、财务、劳务等各个主要方面做出数据化、货币化的计划;二是以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和手段。具体的控制思路和方法有二:①将综合预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各项成本项目的计划,一部分是成本动因项目计划。成本项目是指列入损益表成本项的各个项目。动因项目是指各个业务项目、人力资源项目、固定资产项目等等。②对主要的动因项目给出成本约束。无论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