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教学设计详案.doc

发布:2018-06-06约2.36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6《》教案设计”读得轻轻的慢慢的,感觉小扇子在我旁边扇着呢。 师:说得真好! 师: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 教师评价。 教师:满树的黄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就像一把把小扇子,多形象的比喻,这满树的小扇子一扇,夏天的炎热就不见了。请大家带着舒服的感觉读一读。 齐读。 (2)出示枫树图片及句子 学生练读描写枫树的句子。 教师:在绵绵的秋雨中,红红的枫叶从树上飘落,它在空中——飘哇飘哇,像什么一样,告诉我们凉爽的秋天已经来了? 生:邮票 师:谁能带着凉爽的感觉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也让我感觉到了秋天的凉爽。 (3)对比理解比喻句的作用 出示两组句子 师:请大家读读这两组句子,看看哪组句子读起来更优美? 生:第二组 师:为什么?谁来说? 同桌交流 生:因为第二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变得更生动形象。 师:说的真好,把老是想说的话都说了。比喻呢,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好像把句子中的画面都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样,让我们读起来也感觉十分的优美。 (4)出示田野图片及句子 师:同学们,秋雨悄悄地来到田野,田野就变成了什么? 生:金色的海洋。 师:请大家带着农民伯伯的喜悦一起读一读吧。 齐读。 (5)出示果树图片 师:同学们,看图片你们知道美丽的秋雨姑娘把什么颜色给了他们吗? 生:橙红色。 教师引导理解“你挤我碰”的拟人手法 师:孩子们,“你挤我碰”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为什们用在橘子、柿子身上呢? 生:因为它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拟人啊,是把橘子、柿子当做人来写,这样也可以使橘子更生动形象,让我们读起来感觉更亲切。你们明白了吗?谁能读出这些水果争先恐后的感觉啊? 指明学生读。 男女生比赛读。 (6)出示描写菊花的句子 师:同学们,秋雨把更多的颜色给了谁啊呢? 生:菊花 师:菊花可真美!孩子们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生:还有好多颜色。 师:对,那你们想一想,还见过其他颜色的菊花吗? 生:大红的、粉红的、浅绿的…… 师:谁能读出菊花的多和美啊? 指明学生读。 师:漂亮的女同学们,请你们扮演菊花仙子来读读这句话吧。 女生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菊花正在秋雨中绽放呢! (7)运用比喻,训练说话。 师:孩子们,老师还发现秋雨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燃烧的火把。你们还发现秋雨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想一想,把你想到额写下来吧! 出示课件。 它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燃烧的火把。 它把___色给了___,____的_____像_______。 同桌交流。 指明学生说,同学评。 教师评价。 3、配乐朗读,体会秋雨的美。 师:孩子们,我们眼中的秋天像一幅画,更像一首诗,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把你听到的景物呈现在脑海中。 教师范读 师:请大家轻轻的睁开眼,把你听到的景物说出来吧,如果想不起来,可以看看书。 (2)学生练读 师:你们读的太美了!老师要为你们点个赞!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师:孩子们,秋天的雨这么美,它一定还藏着好多有趣的事呢,请大家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1、这两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孩子们的脚为什么会被勾住呢? 3、读了第四自然段,你都记住了哪些小动物或植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呢? 小组讨论交流 指明代表起来回答1题。 师:对,第一句都是他们的总起句,整个段落都是围绕这个总起句来写的。 指名学生回答2题。 师:那老师请大家想象以下,小朋友在这个时候最想做些什么呢? 生1:想一直站在树下不走了。 生2:想摘好多的水果吃。 师:那孩子们,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水果能随便摘吗? 生:不能。 师:对,我们可以让爸爸妈妈给我们买来品尝它的香甜。让我们带着小朋友的快乐心情把第三段读一读吧。 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孩子们,读了第四自然段,你们都记住了哪些小动物或植物啊? 生:小松鼠、小青蛙、杨树柳树…… 师:它们都在做什么呢? 生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间。 四、总结课文, 1、师:孩子们,秋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通过这扇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生1:我看到一个美丽的秋天。 生2:我看到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 师: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你们眼中的秋天真实太美了,孩子们,课文中也有好多优美的语句你都记住了哪些呢?给大家两分钟,快速的背诵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看谁背的又快有准,开始吧。 指名学生背诵。 师评价。 2、师:孩子们,是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带来了冬天快来的信息。它像一首诗,它像一幅画,它让我们更加喜欢美丽的秋天。难怪作者会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引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齐读最后一段。 师: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全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