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产业转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
?
一、?????????????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地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本,认真填写导学案。二、?班长挑选角色,熟悉剧本《内地大省的民工荒》,课下排练,以备上课表演。三、?认真思考探究题,拓展思路。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 二、?????????????
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三、?????????????
《产业转移》是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节紧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思想,在内容上,产业转移上承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等相关知识点,下接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区域联系影响区域发展的例证之一。本章节研究蕴含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思想,体现区域的差异性与联系性、整体性与开放性,即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各具特性、各要素及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特点。并表明区域地理学研究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一门实用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课前让班长挑选角色扮演者,并把剧本给学生,以熟悉剧情。
?
????????????????????????????????????????
?
? 四、
1、活动教学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情感体验,发现区位因素变化导致产业转移。
2、问题-发现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3、引导探究法。仅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主要用于国际产业转移对我们的启示这一部分的教学。
??
?
?
? 五、?????????????
【新课导入】
(小品引入):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小品演出《内地大省的民工荒》见(附件一)
【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请结合小品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李老板的企业属港资企业,80年代其工厂设在深圳,采用国内供应的面料进行加工,产品销往欧美。2004年,工厂迁往江西。
1、80年代李老板在深圳投资设厂有何优势
A、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及地区优惠条件
B、劳动力丰富廉价。
C、近港口,海运便利。
D、便于打开国内销售市场。
2、2004年李老板转往江西设厂,主要是为了
A、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
B、充分利用当地价格低廉的土地。
C、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D、传播新工艺、新技术。
3、这一事件属:A、区域产业转移? B、国际产业转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描述产业转移的概念,概括其分类。
教师同步板书。一、产业转移的概念与分类。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材料二,请思考第4题。
材料二:(摘自《南方周末》)江西省李水英这家企业所在的峰上大道上,有五六家同样的企业,他们都是盯住那些回家后不愿意继续外出的工人而来。
但广东的林明标仍然在犹豫,在温岭,制鞋业的产业链非常完善,如果把工厂迁到内地,产业链不能配套,物流成本将随之上升。
4、与李老板相反,尽管同样面临民工短缺,同业的王老板并未搬迁,这说明
A、在现实中,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B、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影响利润的因素不止是劳动力
C、王老板因循守旧,不敢与李老板同台竞技,缺乏企业家勇于开拓进取的魄力
D、李老板对局势判断错误,王老板不欲冒然跟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拔、承上启下):
?
在现实中,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多种因素都包括哪些方面?能否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析归纳。
教师同步板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教师活动):运用刚才的分析结论,请思考以下材料中,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课文P94图5.7)
A、日本纺织企业在青岛设厂;
B、韩国汽车企业在北京设厂,在中国销售;
C、香港服装企业在深圳设厂。
2、香港回归前夕,一些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因对香港未来信心不足,将企业迁往加拿大、欧、美等地。
?
3、北京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外迁
?
4、20世纪80年代,日币大幅升值、美币贬值。日对美投资加大;同期,亚洲四小龙货币亦大幅升值,导致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纷纷外迁。(中国珠三角对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