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ppt

发布:2023-09-06约2.02万字共1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对汉字的性质、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及汉字教学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 2.汉字教学的思路不明确 3.对学习者汉字认知、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认识不足 4.汉字教学方法缺陷 (二)教学不当的原因 (三)学习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汉字的认知习得特点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外国人汉字偏误研究 汉字的偏误,表现在音、形、义的各个方面,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偏误。 在汉字的认读偏误方面,据张晓涛(2005)的统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将字形和笔画十分相近、相似或由相同部件构成的汉字字音混读。 (2)因字义相同或相近而导致认读的偏误。 (3)“秀才只读半边字” 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二、对外汉字教学的策略 法国学者白乐森(1997)认为:“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危机……无论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方面,还是在教材的编写原则和课程设置方面,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确地处理中国文字和语言所特有的关系,正是汉语教学危机的根源。” 张德鑫认为:“汉字是被汉语教学遗忘的角落。” 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上没有专门的汉字课的地位;缺乏独立、系统、针对性强的汉字教材;教学法及教学策略的偏失。 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目前国内外对于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尚不多见。由于纯客观的学习策略调查的检验难度很大(我们很难根据学生的汉字运用情况来判定其学习策略),通常的学习策略调查均采用主观自述的方式。 1.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江新、赵果 对基础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她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由施测者主观确定若干策略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项做出五等级评价。最后筛选、总结出六大策略,即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复习策略和应用策略。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研究了“什么样的汉字学习策略最有效?”他们发现:①应用策略对提高汉字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②字形策略不利于汉字学习③形声字学习效果比非形声字学习效果对策略的使用更敏感。 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暨南大学 周健等人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三个汉语速成班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做过一次调查。 让学生自我口头描述学习汉字的方法,最后归纳出的学习策略有:临摹、抄写、手指空写、使用卡片(看图识字卡片、自制卡片)、形象联想、部件拆分、偏旁部首、形近对比、同音组词、分类记忆、结合语境、查字典、扩大阅读、看电视字幕、定时复习、培养对汉字的敏感(如留心观察站牌、招牌、广告、菜单等用字)、使用汉字(如记日记、写信、作文、出黑板报、写留言条、贺卡、赠言、记诵台词、表演节目等)、练习书法、学习汉字电脑输入方法、汉字游戏等二十余种。 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三种现象:①汉字学习与汉语学习的正相关显著,汉字学得好的学生往往也是汉语成绩好的,反之亦然。汉字成绩好的学生通常是大量使用汉语(尤其是阅读、习作和书面交际)的学生,这也验证了“应用策略对提高汉字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②尽管反复书写练习是留学生普遍认同的策略,但优秀学生更多地采用了音意符归纳策略或整字策略。基本上我们可以认定偏旁部首策略优于部件策略,部件策略又优于笔画策略和字形联想策略,理据策略优于机械策略。但留学生都认为在开始学习汉字的阶段(识字量200以内)字形策略(包括反复书写、笔画记忆和字形联想等)是最有效的策略,这一点与江、赵的结论相左。这也提示从事汉字教学者在汉字教学中必须注意阶段性策略。 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汉字课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入门阶段、基础阶段和中高级阶段。 入门阶段:是汉字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学对象为初次接触汉字的学生以及各类短期班、夏令营学员、旅游者等。他们在入门阶段之后可能继续学习,也可能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中止。其中有些人学习汉字可能出于好奇,不一定有明确的目的。入门阶段以笔画简单的汉字整字教学为主,重在破除学生“汉字难学”的成见及伴随而生的畏难情绪,初步打下汉字认知的基础,培养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愿望。可以辨识为主,不一定都要求会写会用,识字量在数十至一百上下即可。 第七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基础阶段:是汉字教学的核心阶段,也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强化阶段。面向经过入门阶段之后的汉字初学者,也可以是在长期进修班、学历班就读的初级程度的学生。在基础阶段应向学生比较全面地系统地介绍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正字法等方面的汉字规律知识,并训练学生自觉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