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pt)“法”伴随我们成长.ppt

发布:2016-10-17约4.47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案例: 市区内的绿地、健身器材、石椅损坏严重;街道两旁的公用电话亭、灯箱广告牌、雕塑、护栏、垃圾桶经常惨遭“毒手…… 这种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在《刑法》里被归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它是指故意非法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把公共设施偷走,则以盗窃罪论处。 如何有效远离犯罪 学法——懂法 增强法律意识 有效防止犯罪 “青春” 那些被允许任性的年代,叫做青春。也许成长就是这样,一路走来,遇到一些人一些事,付出一些得到一些。微笑过后可能是泪水,伤痛过后会有回忆。 青春是一段过程,经历者,迷茫无措。而今我走过了,有时回头,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青少年热线:12355 * 余杭区青少年热线 “法”伴随我们成长 2014年9月 联系电话:12355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有增无减,与毒品问题一样成为危害全球的一大社会公害。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各国犯罪率以5%的速度每年递增,进入新世纪,美国的七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平均每年发案2000多万起;中国400万起左右。而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成为刑事犯罪的大多数。这一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21世纪最大的忧患——青少年犯罪 我国青少年犯罪情况 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占的比例:1965年占38%;1975年占75.5%;1982年占65.8%。1989年我国刑事案件第一次突破100万起;1993年突破200万起;2000年达396万起。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一直在68—75%徘徊。其中,2002年—2008年,未成年人犯罪占25%,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什么是青少年犯罪? 14岁以下称为儿童,14岁以上称为少年,18岁以上称为成年 青少年的年龄段一般为13至25岁 犯罪的种类 危害国家安全(分裂国家、暴乱、颠覆国家政权等) 危害公共安全(放火、决水、爆炸、投毒等)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生产伪劣商品、走私、诈骗等)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侵犯财产 妨碍社会管理秩序(暴力抗法、妨碍执行公务、窃密、聚众斗殴、涉黑犯罪、贩毒等) 职务类 犯罪离我们有多远? 服刑人员的自述摘要 服刑人员犯罪史摘要 违法与犯罪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什么是犯罪?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刑罚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 附加刑: (一)管制; (一)剥夺政治权利 (二)拘役; (二)罚金 (三)有期徒刑; (三)没收财产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案例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死囚犯的一封信》 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