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安医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doc

发布:2017-08-23约8.88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安医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岗位级别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十一级 十二级 标准 2400 2280 2160 1920 1800 二、管理岗位基础补贴标准,见表2: 表 党政管理人员基础补贴标准表 职务 厅级正职 厅级副职 处级正职 处级副职 科级正职 科级副职 科员 岗位级别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标准 备注:①主持工作副处长2760元 ②正处级调研员2640元 ③副处级调研员2400元 ④主任科员2040元 ⑤副主任科员1920元 三、非主体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基础补贴标准,见表3: 表3 非主体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基础补贴标准表 职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员级 岗位级别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十一级 十二级 十三级 标准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础补贴标准,见表4: 表4 工勤人员基础补贴标准表 技工等级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岗位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标准 五、新录用的高校毕业生绩效工资标准 (一)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校毕业生,从正式报到上班之日起,执行专业技术十级(讲师)岗位绩效工资标准。经三个月考核后聘任岗位变动的,从新聘任上岗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绩效工资标准。 (二)具有硕士及其以下学位的高校毕业生,从正式报到上班之日起,执行一年的见习期绩效工资标准:本科生900元/月,硕士研究生1600元/月。一年后,按聘任岗位执行相应岗位的绩效工资标准。 第七条 奖励津贴标准 一、教师岗位(含实验技术岗位)的奖励津贴 教师岗位的奖励津贴即课时奖励津贴的计算方法是用课时奖励津贴标准乘以课时量来计算金额,课时奖励津贴标准如下: (一)教师理论课时奖励津贴标准 课时奖励津贴标准为:教授70元、副教授60元、讲师50元、助教40元,教师理论课时量按班计算,不同人数的班折算系数不同:90人及其以下、91-150人、151人以上班级分别用系数1.0、1.2、1.4折算。体育课、专科公共英语课的理论课以及英语、计算机实验课课时用系数0.8折算。超过额定课时量部分,高级职称40元,中级职称及以下30元。 (二)教师实验课时奖励津贴标准 实验课教学按每组不少于30人计算一名教师的课时量。教师每学时课时津贴标准为:教授35元、副教授30元、讲师25元、助教20元。在同一时间内多个组别同时上课,累计数不得超过教师理论课时标准。 (三)实验技术人员课时奖励津贴标准 实验技术人员课时奖励津贴依据实验技术人员完成的实验教学工作量确定: 实验课教学按每组不少于30人计算一名实验人员的课时量。 实验人员每学时课时奖励津贴标准为:高级实验师21元,实验师18元,助理实验师15元。在同一时间内多个组别同时上课,累计数不得超过教师理论课时标准。 因个别专业比较特殊,为保证教学质量,实验课学生分组人数确需按30人以下编组的,仍以每组30人核算课时量,但课时奖励津贴标准可适当提高20-30%。 二、管理岗位、非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奖励津贴 按照向教学、科研第一线倾斜的原则,教师月平均收入应高出党政管理人均收入的30%以上。管理岗位、非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奖励津贴标准用系数表示,其金额的计算办法是:以教师绩效工资的平均水平乘以20.2%作为管理岗位和非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平均奖励津贴,然后计算1个系数对应的奖励津贴金额(即1个系数值),最后用每个岗位级别的系数乘以1个系数值,核定每个岗位级别的奖励津贴标准。该系数值每年计算一次,即按上一年度教师绩效津贴平均水平乘以20.2%计算。1个系数值换算公式如下: 其中:— 1个系数值 — 教师绩效工资月平均值— 管理岗位的系数之和— 非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系数之和— 管理岗位人数— 非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人数职务 厅级正职 厅级副职 处级正职 处级副职 科级正职 科级副职 科员 岗位级别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系数 45 35 19 13 10 8 4 备注:① 主持工作副处长15分 ② 正处级调研员13分 ③ 副处级调研员11分 ④ 主任科员7分 ⑤ 副主任科员5分 (二)非主体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奖励津贴,见表6: 表6 非主体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奖励津贴表职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员级 岗位级别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十一级 十二级 十三级 系数 15 13 12 11 9 8 7 5 4 3 (三)工勤技能岗位基础补贴标准,见表7: 表7 工勤人员奖励津贴表 技工等级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岗位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系数 11 9 7 4 3 第四章 专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